陳美娜
(西北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
民族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學習英語動機研究
陳美娜
(西北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
動機是學習英語的根本要素。民族院校的大學生以少數民族學生為主,大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在大學英語學習過程中,動機的激發與培養至關重要,動機包括學習英語的目的、興趣和態度,從這三方面進行討論,以便能夠提升大學英語教師教學水平,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質量。
民族院校;英語;學習;動機
“動機是激勵人去行動的內部動因,是個體發動和維持行動的一種心理狀態。動機由人的需要所引起。研究表明,學習動機對于學生的學習可以起到明顯的推動作用。”學習動機水平較高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較高,學習效率就高。本科院校均要求為大學生均開設《大學英語》課程,民族院校也不例外,但是民族院校的生源大部分為少數民族學生,其中大部分學生來自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英語基礎非常薄弱,進入大學后,學生學習的意識和動機普遍放松下來,動機對學生的學習很重要,而英語知識主要來自《大學英語》的教學中(外語類專業除外),那么,作為大學英語教師,應如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呢?本文著重從學習英語的目的、興趣和態度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大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各異,是為了修學分、四六級考試、考研、出國等,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把學習英語與個人的學業(專業)發展聯系起來,使學生形成長遠的目標和間接動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僅有長遠的目標是不夠的,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以及在短期內看不到成功、沒有成功和滿足的喜悅感時,學生則會產生壓抑感,久而久之,根本不能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學生要明確學習英語目的并制訂長期目標、中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大學英語》一般開設在本科專業的第1~4學期,大學英語教師必須經常性地對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目的的教育。
1.幫助學生確立學習目標,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在講授一個單元的新課前,應該在大體上給予學生簡單的課文介紹,并告訴學生本單元將會學到些什么,這些都是為了讓學生知道具體的學習目標、要求,以及具體可以學習到的一些應用知識,通過這些知識點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作為學習效果的檢查,學生明確了這些學習目標后,學習動機得以激發,學習效率將得到有效地提高。
2.用“危機感”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
對于那些有著短期目標或是那些目的、目標不明確的學生而言,用危機感來激發他們的動機是最好不過的方法了。如,四六級考試的要求、獎學金評定、學分績點等等,但須注意,教師用“危機感”促進學生學習英語動機時,切不可走向另一個極端,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多表揚和鼓勵學生。
3.利用原有動機遷移來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
原有動機遷移是指:“利用學生所喜歡的其他活動的動機,使這種動機和學習發生關系,把它轉移到學習上去,從而產生學習要求。”西北民族大學針對舞蹈專業學生學習基礎差的現狀,組織專門的教師隊伍嘗試舞臺式教學,通過講授一些簡單的對話和排練歌舞劇(英語)的形式,培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校計劃將這種改革在民族類專業中實施,以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4.建立良好的評價和反饋機制
讓學生在學習中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結果,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習動機起促進作用,不評價學生的作業情況,學生就不知學習結果。而正確、合理的評價會讓學生知道學習英語的薄弱點在哪里,同時也知道了能努力的方向。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反饋溝通機制,對于基礎薄弱的少數民族學生,大學英語教師需要更多的投入。
濃厚的興趣是學生產生學習自覺性的內在動力。心理學研究表明,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人的眼、耳等感官和大腦處于最活躍的狀態,能夠最佳地接受信息,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那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課堂中用“情”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大學英語教師應結合教材中部分生動的課文,利用豐富的體態語言加上標準的口語朗讀等,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課堂上準確的讀音,抑揚頓挫的語調,真摯樸實的情感,豐富的身體語言,都可以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2.課堂中巧設疑問,引發學生興趣
蘇霍姆林期基認為:“點燃學生渴求知識的火花,唯一的能源就是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取得成績的歡樂和自豪感,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力量,體驗自己創造的歡樂,是激發求知欲望的重要源泉。”筆者認為,只要教師在課堂上巧妙、適時地設問,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
3.課堂中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現代教學中,利用先進的語音設備和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學趣。比如,在講課前,教師可以從網上下載一些聽、說、讀、寫的資料或利用教學軟件通過多媒體進行授課,學生可以通過聲音、圖像等方式不知不覺地學到知識。比如,教師還可以制作一些課件等,刺激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西北民族大學目前為所有大學英語課堂配備了多媒體設備或語音設備,方便大學英語教師隨時利用多媒體手段開展教學。
4.針對不同專業和民族的學生進行多元化的教學
西北民族大學和其他普通本科院校一樣有各類本科專業,但同時肩負著為少數民族地區培養少數民族人才的重任,英語學習是大學學習中重要的部分之一,為此,學校針對藝術類學生編寫適用于藝術類學生學習的教材、針對少數民族語言專業專門編寫了與民族知識相關的教材并運用在教學過程中,同時,在課堂中利用英語講授民族理論與民族習慣、民俗等知識,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對學習所持的態度對學習有著的動力或阻力的作用,基本的情感態度可分為快樂、悲哀、憤怒和恐懼。積極的情感可以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
1.教師須具備良好的精神狀態
教師的精神狀態直接決定著學生的精神狀態,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最直接的。因而,教師應以飽滿的精神狀態上好每一節課。好的教師應有敬業精神,很有耐心地能理解學生,尤其是少數民族學生;好的教師還能夠很好地和學生進行情感的交流并平等對待學生、吸引學生和感染學生;好的教師應具有終身學習的態度,邊教邊學,在教的過程中積累經驗。
2.幫助學生克服語言焦慮感
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當學生遇到困難時,他們容易產生語言焦慮感。尤其是少數民族學生,有時當他們感到自己的外語水平不能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而產生緊張、害怕感時,教師應幫助學生克服這種心理障礙,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增強自信心、端正學習態度。
3.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學的過程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教師在教的過程中需要學生積極的配合,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不適應現代的學生。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轉變角色,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角,而是輔導者、組織者和引導者,即所謂的“授人魚,供一餐之用,授人漁,則享用不盡”。要達到授人以漁的境界,就需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更能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培養學生學習意志力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意志品質良好的學生能夠非常自覺學習,有很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很強的自制力,而意志薄弱的學生在遇到困難時很容易放棄,對于民族院校中英語基礎薄弱的少數民族學生,需要教師培養他們的民族情感,加強溝通,幫助他們明確學習目標,并不斷的鼓勵他們,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決心,使他們堅持到底,幫助學生形成穩定的動機和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
動機是學習外語的關鍵,學習目的與學習興趣、態度是緊密相連的。只有明確了解了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端正的學習態度,才能使學生提高英語學習的質量。
[1]朱純.外語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2]李伯季,燕國材.教育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注:本文系西北民族大學2013年教改項目《西北民族大學公共英語課學生課堂參與狀況的調查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編輯 鄭 淼
陳美娜,1982年出生,女,滿族,在讀英語翻譯碩士,講師,西北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