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明
(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微時代的到來,出現了微小說、微博、微信、微廣告等一系列“微”事物,人們的生活中出現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在零碎的時間里,通過電腦或手機獲取和發布微信息,進行交流互動,數字技術的普及,使得人們獲取學習資源越來越便捷,人們的學習觀念和方式發生了變化,高中生需要在高中階段學習掌握越來越多的知識和技能。微課逐漸成為普通高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微課最早是美國北愛荷華大學LeRoy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六十秒課程,微課概念是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在2008 年提出的,2010 年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鐵生將教學視頻與課程任務上傳到課程管理系統,率先給出微課概念,隨著微課實踐和研究的深化,人們對微課的認識逐漸全面,概念及內涵不斷豐富。2013 年,微課實踐迅速升溫,專家學者及教育行政部門對微課給出了各方定義,微課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微資源構成—微教學過程—微網絡課程,從低級到高級不斷完善,每個階段的微課概念內涵、表現形式、功能特點、應用范圍不盡相同。微課具有以下特點,首先,微課的教學時間較短,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內容,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遵循學習規律,時長為5~8 分鐘左右,相對于傳統的課堂教學課例,微課算是課例片段。其次,微課的教學內容少,聚集問題,突出主題,突出課堂教學中重點、難點、疑點內容,加強某個教學環節,內容精簡,資源容量大,微課視頻是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師生在線觀摩課例、課件等教學資源,也可下載保存到筆記本電腦、手機,進行移動學習。最后,微課的教學資源情景化,教學視頻構成主題單元資源包,營造真實的微資源環境,師生可以在真實具體的案例情境中獲得知識,實現教學觀念和技能風格的提升,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業水平,微課成為教師和學生的重要教學資源,構成了新的教學模式。
在高中美術課堂實施微課教學,觀念新穎,手段先進,效果顯著,推進了素質教育的發展,微課教學培養學生的現代意識,造就高素質人才。
微課應用在高中美術教學,多方位實現美術課堂高層次電化教學,微課教學知識點零碎,表現形式直觀,聲音、圖形、文字相結合,生動形象,學生樂于接受,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便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對學生而言,可以有一個自定進度的學習,即利用視頻的暫停、重播,有利于學習者根據個人情況,按照自己的節奏學習,防止學困生出現學習困難,通過多種感官刺激獲取信息,微課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適合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
美術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把握美術教學的特點,通過適當的方式方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由創造力,提高他們的欣賞水平,有效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微課廣泛運用于高中美術課堂,使欣賞課更加精彩,采用微課進行翻轉課堂教學,欣賞內容在屏幕上顯示,圖像、文字、聲音一起呈現,學生的思緒隨著畫面變化,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人機交互方式可以實現學習反饋,學生按自己的學習需求選擇學習內容,新課程標準要求高中美術教育,發展學生的個性化審美意識,促進創新能力的提高。為學生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學生自由表現,暢所欲言,發揮出真實的個性特征,融洽師生關系,促使學生創造力的發揮,學生從被動變為主動,成為學習的主人。
高中美術教育強調進行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以美育人,開闊視野,陶冶性情。以游戲的方式進行電腦繪畫,適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利于減輕繪畫基礎薄弱學生的心理壓力,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讓美術學習成為一種樂趣,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張揚個性特征,促使學生創造力和個性化特征的發展,使美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個性的舞臺。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與教學課例、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反思等傳統單一的教學資源不同,它的核心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還包含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反思、教學練習及教學反饋等輔助性教學資源,這些教學資源共同營造了一個應用小環境,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供給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微課的宗旨是從小處著手,關注學生的細微變化,創建屬于學生自己的課堂。微課“位微不卑”,微課雖小,但知識內涵豐富,教學意義巨大,微課講解一兩個知識點,穩步推進,積少成多,聚沙成塔,通過微知識、微學習,形成大道理、大智慧。
微課程使用多媒體技術,將網上的資料在課堂上展現,教學方式新奇,在融入式的課程環境中,消除了學生的距離感,微課資料的選取,教師根據教材內容,選取圖片、音樂、影視資料,創設妙趣橫生的問題情境,喚起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視頻,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情境的創設激起了學生的探求欲望,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能動性,從感性到理性,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有效提高美術教學效果。
對于高中美術,微課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教師利用互聯網,搜索大量的教學資源,針對美術課程的特點,用視頻資料將課堂的重點內容解析,學生的印象深刻,微課制作要考慮動畫的整體效果,根據主題內容體現圖片和文字以及動畫效果,圖片和文字的處理,要避免過于花哨,突出知識點,做到文稿設計漂亮、內容組織良好、教學傳播積極,例如,“國畫”教學,技法方面的講解,教師使用DV 工具錄像,制作微課,學生更加直觀清晰地了解國畫畫法技巧,節省課堂時間,增加學生練習的機會。
利用微課為學生構建學習環境,實現個性化與協作化的學習交流,使高中美術教學更加豐富和便利,教師根據教材內容,選取圖片、音樂、影視資料,創設妙趣橫生的問題情境,喚起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能動性,從感性到理性,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更容易理解。例如,教學“建筑藝術”時,播放幾分鐘的故宮建筑視頻,配以氣勢恢宏的音樂,向學生展示故宮建筑藝術風格,培養學生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結合歷史講解中國古代建筑特征及價值,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微課提供了交互界面,學生通過交互界面來操縱控制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古代瓷器”的教學中,學生觀看瓷器視頻,了解瓷器的造型、色彩、質感,結合視頻,講解作品的藝術技巧、創作背景等瓷器的相關知識,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鼓勵學生搜集有關瓷器的資料,了解關于瓷器的歷史及價值。微課使用多媒體技術在5~8 分鐘時間內,播放音頻或視頻,有針對性地講解一個知識點,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在高中美術課堂中,給學生播放微課視頻,通過學生的表現,評定微課效果,引發思考,合理評價微課,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反饋學生信息,教師對上課進行反思總結,修改微課實踐中的問題,促進微課在高中美術教學的完善。多元評價標準,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樂趣,對學生的進步予以肯定,綜合考慮和全面評價相結合,建立多主體的評價體系。
總之,隨著教育現代化的發展,微課進入高中美術課堂,實現了資料共享,為美術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提高課堂效率,實現素質教育目標,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學習,搭建探究性學習平臺,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
[1]阮昌奇.試論新課改下美術課堂有效教學方法與對策[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2]陳小舟.美術教學動態生成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芻議[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4).
[3]楊勇.在美術教學中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策略[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