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堅毅
(廣東省江門市第二中學)
2016 年廣東高考將采用全國卷,如何突出重點,有的放矢、高效率地完成復習工作,提高生物教學質量,是我們高三生物教師面臨的一項艱巨的任務。我分析目前高考復習的教學現狀,提出優化對策,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復習。
課堂教學活動的時間安排不夠科學,學生主體地位未能得到充分體現,使學生缺乏鉆研精神。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聽得多,練得少,沒有時間和機會進行思考、探究和領悟,他們只能被動地被教師牽著鼻子走,形成“教師是演員,學生是觀眾”的局面。
在一次復習調研中,我聽了兩個班同一教師、同一內容的兩節生物課,聽完后讓兩個班的部分學生進行座談。其反應是1 班學生說:老師講得太慢、太淺和太細,還不如自學好;2 班學生說:老師講得太快、太深和太多,消化不了。這位教師恰恰違背了因材施教這個重要原則,沒有根據學生基礎知識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學措施,從而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
在生物高考復習中,部分教師對信息處理不當,對學生已經存在的問題未能及時解決,未采取措施給予及時補救,導致“舊賬”未清又欠“新賬”。知識缺陷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感知、理解、識記和靈活運用,從而導致復習效果不夠理想。
1.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在課堂上,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在復習時,教師不必處處講深講透,而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概括、歸納、總結、整理已學知識,同時靈活運用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教他們拓寬解決問題的思路,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例如,在實驗“檢測生物組織中各種化合物”的復習課中,我以前的做法是“先細講步驟,再分析現象,得出結論”,可學生在我滔滔不絕的聲浪中昏昏欲睡。后來我轉變思路,改進教法。
首先,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答疑,相互提醒本節復習的要點細節,把小問題解決在小組內。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構建知識點框架圖,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一起歸納總結。這樣,教師只是適時地點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師生互動,探究知識
復習概念時,以“少講”為主。對一些重要概念,如內環境穩態、基因分離定律、細胞分化等盡量多舉一些實例來加以闡明。例子可以是來自課本,也可以來自日常生活,讓高考復習能“接地氣”。
鞏固加深概念,以“多練”為主。每次練習時,利用多媒體出示10 小題基礎題。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用5~8 分鐘左右的時間獨立完成,培養迅速、準確的解題能力。對于有一定難度的高考題,按高考時間分配給予充足的時間思考、討論,然后教師再點評,特別是幫助學生如何規范化答題。
3.讓學生總結歸納
每當復習完一個專題后,引導學生找出各部分知識間的聯系,弄清來龍去脈,要求按知識間的邏輯關系進行總結歸納,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專題化,從而形成一個知識網絡。這對深化知識、積累資料,提高學生能力起到很好的作用。如,在復習到“免疫調節”一節時,可以要求學生完整地寫出HIV 侵染T 細胞的過程,同時也鼓勵學生用作圖的方式來記憶細胞免疫的過程圖解。這樣做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對考綱上重點的知識能像“放電影”一樣清晰地反映在頭腦中,理清知識層次以及生理過程的先后順序。
1.落實基礎,回歸課本
無論是全國試卷還是各省市自主命題的試卷,其中大多試題都是在課本的基礎上經過組合、加工或是課本中的例題習題加以改編而產生的,所以立足課本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重視課本,在復習時,我就要求每個學生先通讀一遍課文,再精讀第二遍,有條件的學生還可以讀第三遍,尤其要掌握課本中相關知識、插圖和課后習題。教師在例題的選擇上不可忽視課本中的一些例題與習題,因為這些例題與習題都是專家、學者經過反復推敲而定的,它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輻射性。如果學生對課本上的這些問題都能真正掌握,那么許多考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2.精選習題,規范答題
在高考復習中,習題的選擇對于學生應試能力的提高十分關鍵。在選擇習題時,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對知識的重點、難點、考點及學生知識的弱點,有針對性地加以選擇,練習題在精不在多。也就是做一題要懂一題,而且要會一類題。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篩選,精心挑選有代表性的典型題目組成知識網絡,進行分析講解,力求學生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技巧,做到舉一反三。在習題課的安排上,按照不同的題型進行分類,有計劃地選擇某一類型的試題集中分析講解,如信息題、圖表、數據、曲線題、實驗題等,指導學生針對不同的題型進行分析判斷,如有效信息的提取、曲線升幅度、斜率變化特點、曲線拐點的含義等。習題課還要解決學生審題不仔細的毛病,特別對試卷中出現的一些常見題,不能根據以往的經驗答題,要注意題中信息的變化。
3.總結規律,傳授技巧
一節課的復習,不在于教師講了多少,而在于學生理解了多少,學生掌握了多少。而現在學生善于動腦的很少,在聽課時基本上處于“你講我聽”的被動地接受的狀態,主動思考的寥寥無幾,所以到了練習或考試,多數問題的錯誤原因不是學生不懂,而是不會思考。針對這種情況,我在復習中,恰當安排例題與知識的容量,注重學生在一堂課中思維的容量,更注重做題后總結解題規律,提高學生解題技巧,擺脫題海戰術,提高復習效率。
4.尊重差異,因人施教
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差距,盡可能讓學優生有所得,學困生有所獲,共同進步,因此課堂練習要精心設計還應具有彈性。對優生鼓勵他們多做選做題,使優生“吃得飽”,而對學困生要格外關注,在巡視中及時糾正出現的錯誤,使學困生“吃得到”。在課堂上,我充分發揮小組的力量,盡量照顧小組內的學優生與學困生。鼓勵學困生敢于提出自己的困惑,學優生能清晰答疑。讓學困生在小組提問中得到優生的幫助,讓學優生在答疑中鍛煉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鞏固知識、加深對知識的全面理解,體驗成功解答的那種優越感。這樣充分調動他們的復習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在生物復習中,為了檢查自己的教學效果和查清學生知識的缺漏情況,應在復習完一部分內容后進行一次階段測試。測試題目應以基礎知識為主,選擇有代表性的題目,特別是學生易忘易混的概念,然后從試卷反饋中獲取學生的缺漏信息,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查漏補缺工作。測試命題還要注意兼顧給予學困生成功的機會,對從試卷發現的學困生所存在的問題不要責怪,而應在情感上更側重關心他們,對他們多一點鼓勵,以親切平等的語言,不厭其煩地給予個別輔導。在講評中,應把重點放在對錯誤原因的分析上,使學生掌握正確方法。這樣做,既使教師知道學生存在的問題,又可以通過小測,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效果心中有數。這樣大多數學生可以在復習過程中緊跟教師的復習進度,較好地完成復習任務,使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只要教師分析現狀,善于從學生實際出發,以夯實的態度抓高考復習,關注每一位學生,最大熱情地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復習效果,有效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