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腰林
(浙江溫州鹿城區藤橋中學)
人類為了自身發展的需要,創造了語言。有了語言人類社會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人類社會通過語言傳播著人類的文化,每一門語言從誕生以來都承載著一定的文化,都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因此,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英語同樣有其自身的文化內涵,英語學習者不僅只學習語言知識,還應掌握其相應的文化,以此達到利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要想培養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英語人才,就需要在英語教學中融入英語文化知識教學和文化理解教學,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掌握目的語文化知識,而文化教學既幫助學生理解目的語文化知識又掌握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貫穿英語文化教學。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多種途徑,不斷滲透英語文化知識。《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就包含文化意識。可見,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在英語教學中是多么的重要。
當今世界是一個交往密切、互相滲透的共同體,彼此相互依存。無論是個人或社會,閉關自守就會被世界拋棄。英語教學中不斷向學生傳授英語文化知識,使得學生了解到英語文化的魅力,學生才會打開自己的內心世界,去接納一個朦朧陌生的世界,這樣有利于學生用開闊的視野去看待這個世界,培養學生開闊的世界視野,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現在開放發展的科技給大家提供了了解世界的工具,學生通過現代技術手段了解世界各種文化,但這只是出于一種無序的狀態,對學生的個人發展和人格塑造會產生消極影響,教師要加以積極引導。在英語教學中通過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通過兩種文化的對比,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漢語文化的魅力,覺得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從而讓學生具有一種民族自豪感,而這種通過跨文化培養的民族自豪感,不是狹隘的民族認同感,是一種開放的、包容的民族認同感。
語言是一門工具,其最終目的是為了進行交際。學習英語不僅要學習語言知識,還要學習英語的文化知識,使得學生在利用英語交際的同時,讓自己的交際得體。由于受漢語思維定式的影響,缺少相關的英語文化知識,英語學習者就很難融入英語文化背景當中,在交際過程中就會出現誤解尷尬的情況,從而使交際失敗。
現在英語教材內容相當豐富。英語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對話讓學生表演,也可將文本材料改編成話劇故事,以不同的角色讓學生進行表演,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交際氛圍。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還可以加強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初中生了解外語國家的宗教、風土人情的渠道,也是英語學習的重要任務和重要手段。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文章獲得對有些文化知識的理解。閱讀之前教師可以設計相關的問題激活學生相關的背景知識,學生進行語篇閱讀后,教師可以設計幾個問題來檢查學生對文化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閱讀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分析英語語篇的結構。英語語篇一般是先概括后細節,作者一般是開門見山地提出論點,再分層次論述。而在漢語語篇中,沒有這么直截了當地概括,需要讀者自己去提煉概括。
學生自己親身參與活動,親身體驗感知英語文化的內涵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異國文化,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能夠更好地運用英語進行成功的交際,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一些節日讓學生體驗西方節日的氛圍。例如圣誕節,每當這個節日到來時,學生很興奮。教師可以讓學生制作一些卡片、道具,或者拍一些自己歡迎這個節日所做的食物圖片等等。圣誕節就像中國的春節,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人們要準備Christmas Tree,在上面掛上很多禮物,小孩在這一天會受到大人給予的很多禮物。可以讓學生描述一下圣誕老人的形象,還有像感恩節、愚人節、萬圣節等。
現在教學手段相當豐富,學生的學習手段也是相當豐富的。信息化的社會,學生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教師要做好引導,指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廣泛地觀看一些英語電影,讓他們通過影視理解英語國家的人的生活方式。加深對英語國家的人的行為方式的理解,從而增加學生的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外時間學唱一些英語歌曲。
總之,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單是教授學生英語語言知識,還有通過角色表演、語篇閱讀、活動參與、觀看影視等多種途徑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學生能夠熟練地利用英語進行交際,達到利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
[1]顧力行,普羅斯.跨文化視角下的中國人:交際與傳播[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04.
[2]胡文仲.跨文化交際概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11.
[3]張紅玲.跨文化外語教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