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華
(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郭高馬坊中學)
長期以來,很多歷史教師總是簡單地把課程資源理解成課本教材,把教歷史理解成機械地教課本,讓學生背課本。一提到課程資源,就想到訂課本,買練習,而沒有想到其他可利用的課程資源。這種僵化的觀點直接導致了學生學習初中歷史的興趣不濃,學習效果不佳,學生的視野比較狹窄,歷史思維欠缺,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落后等后果。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要開發利用校外歷史課程資源、家長課程資源、社區課程資源、視頻資源和網絡課程、教師和學生資源等。
從課程資源開發的主體看,主要是依靠少數長期脫離教學一線的學科專家、教研員,廣大的一線教師參與度很低;在課程資源實施過程中,多數地區、學校基本局限于班級課堂教學,極少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豐富課程資源內容和教學形式。而課程資源的內容看,又往往偏重于知識特別是學科知識的灌輸,忽視對學生學習能力、歷史思維、學科素養的培養。其實,歷史教學不等于教教材,課程資源不僅僅局限于課本、習題,學習方式也不應僅僅局限于教室。對歷史課程資源的積極開發與充分利用,是歷史教學順利進行的基礎條件。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要充分開發、利用校本課程資源、家長課程資源、社區課程資源、信息技術和網絡課程資源等多渠道、全方位的學習資源。
現在可供選擇的教科書有很多版本,學校應慎重對待,精心選擇。應在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下,由學校領導、專家、教師代表甚至家長代表共同選擇經教育部審定的、適應本地特點和需要的教科書,確保使用時得心應手、可操作性強。在教材的使用過程中,要注重根據實際需要,大膽進行取舍、調整、整合,以取得最佳教學效果。比如對有些過時的內容,可以進行刪減,而補充以更鮮活、科學、時新、有趣的材料;對某些章節的教學順序,可以進行適當調整,不一定按部就班隨教材進行等。同時,教師要充分挖掘地域歷史特色,適量補充地方志,充分利用當地歷史博物館,組織學生走訪當地歷史見證人等,培養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自豪感和責任感。
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人文學科,所謂“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里”。其涉及的領域極其廣泛,涵蓋天文、地理、文學、藝術、政治、建筑等,可以說包羅萬象。廣大的一線教師要有強烈的主人翁意識,經過認真考量、比較、研究,同時傾聽廣大學生的心聲和喜好,對圖書館的藏書結構,一定要提出服務于歷史教學、提高歷史教學效果的書目,幫助學校合理配置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書籍,如通史著作、歷史刊物、歷史文物圖冊、歷史地圖、歷史圖表、通俗歷史讀物、歷史小說、科學技術史、文學藝術史、考古和旅游等方面的讀物,以供教師備課時參考,學生課余學習時查閱,從而豐富學生的社會、人文知識,加深他們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網上有很多歷史題材的影視音像作品,教學中應認真篩選,合理利用這一很方便獲取的歷史課程資源。這些資源一般能夠生動地再現某些歷史事件,刻畫某些重要的歷史人物,有助于學生理解和認識歷史,使用充分利用的資源。比如,《辛亥革命》《抗日戰爭》《鴉片戰爭》等重大歷史事件,都可以進行專題放映,給學生強烈的沖擊,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給學生深刻的印象。在對這些資源進行選擇時,應注意選擇那些比較接近歷史實際、反映當地歷史事實、與課程內容有密切聯系的作品,在使用時教師應注意進行必要的指導和解讀。
歷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史學素養和業務能力,在歷史教學活動中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并且調動學生參與開發課程資源的積極性。通曉古今中外、博識天文地理的人格魅力,對教學效果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教師應重視學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積極利用學生已有的社會閱歷、知識經驗及認知基礎,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歷史教學活動,甚至通過學生利用家長資源,家庭所收藏的照片、圖片、實物、家譜或族譜,以及長輩對往事的回憶和記錄,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歷史教學的任務。這樣,在教學方式方面,也就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變教師“一言堂”為師生“群言堂”,多與學生交流,多給學生參與搜集、整理材料的機會和參與討論、闡述個人見解的機會,以培養學生的學史興趣。以達到孔子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教育境界。
總之,有效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有利于更好地使用新教材,提高初中生學習歷史課程的興趣;有利于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有利于初中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利于促進教師的發展;有利于培養師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歷史課程的實施中,教師要強化歷史課程資源意識,因地制宜地開發和有效利用各種課程資源。
[1]徐敏.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J].克山師專學報,1999(02).
[2]余光.鄉土資源的開發形式和手段[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C],2005.
[3]樊燦云.談歷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湖南教育,2005(17).
[4]朱煜.歷史學科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課程·教材·教法,2002(09).
[5]趙俊.歷史學科校本課程開發初探[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