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軍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第一初級中學)
人文素養重在突出“以人為本”,在教育上的人文素養就是要培養學生的仁學素養、科學素養、法學素養和美學素養。仁學素養以孔子的“仁學教育”為依據,注重培養學生關愛他人、寬恕他人和尊重長輩,還包括遵守信用、誠實、簡樸等;科學素養既要求學生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又要勇于探索真理,敢于批判成規;法學素養,即要讓學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一定的規則,特別是在現實社會中要遵守法律,不能違法犯罪,以正義的姿態生存;有人說,美學素養是人文素養的最高境界,就要幫助學生發現美、認識美、體會美、享受美。總的來說,人文素養是人的一種內在品質,對人的生存、發展和幸福有著重要的影響,它重視人的完整性,尊重人的價值。
素質教育旨在提高學生的素質。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能夠促進學生人文精神的養成,能夠促進學生人格的完善,即能幫助學生正確“做人”。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的目標。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人文素養將影響整個國家人文素養的水平,同時,他們的人文素養高低是衡量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尺度。缺乏人文素養的社會是不和諧的、不穩定。當前,我國的教育受到了激烈的批判,我們必須重新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體系,要強調人文精神的價值和意義。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不僅要重視知識和能力的訓練,還要豐富和陶冶學生的情感,從而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在科學技術的推動下,社會生產力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同時也帶來了極大的誘惑,人們紛紛追逐、享受物質生活。理想中的教育是要教學生學會生活,然而現實教育中卻缺乏了這樣的教育,使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才是真正的生活,他們的精神生活非常貧乏,沉浸在追求物質生活和享受物質生活之中。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能夠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幫助學生度過有意義的人生。
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正處于不穩定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獨立感和自我意識增強,認識水平不斷提高。然而在這一階段他們容易受到成人的忽視,容易出現情感波動,意志相對薄弱。再加上有的學生對自身的學習成績認識不足,很容易感到自卑,甚至產生輕生的想法。因此,必須利用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滲透相應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初中語文教材和課外讀物中有很多文章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善”、激勵學生“求善”。例如,名篇《背影》,以父親的“背影”為重點刻畫對象,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愛和兒子對父親的思念之情,教師在講課時可以讓學生多讀幾遍文章,找出作者描述四次“背影”的文字,聯系全文細細體會作者的感情;同時要學生復述買橘子的過程,問學生為什么寫得怎么詳細;在課后即將結束時,寫了作者讀父親的信,作者又看到了父親的背影,但是在“晶瑩的淚光中”,問學生為什么這樣寫?這樣,在一個個問題之后學生就會逐漸體會到父親那份深沉的愛:雖然不在嘴上,但是在心里。同時在課后,教師也要布置一個任務就是要多體諒父母的辛苦,要感受父母的愛,回到家之后力所能及地幫父母干家務、捏捏肩、捶捶背,說一聲“爸爸,媽媽,我愛你!”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篇目都蘊含著“善”,如《在山的那邊》蘊含了對理想的不懈追求,《皇帝的新裝》警示人們要真誠、要敢于揭示真相等等,教師要努力發現教材中的“善”,鼓勵學生“求善”。
首先,在語文教學中幫助學生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既可以是風景“美”,也可以是物體“美”,也可以是心靈“美”。例如,在朱自清的散文《春》中,作者描繪了美麗了春天,讓學生頓時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在《丑小鴨》的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白判斷一個人的本質不能依靠外表,要走進他的內心;還有的事物蘊含著高尚的倫理意義,例如,《金色花》展現了深厚的母子情感。其次,還要帶領學生領悟“美”。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佳作,這些佳作蘊含了豐富的美,如《天凈沙·秋思》,詩句中的枯藤、老樹等形象都展示出了詩人的愁絲,教師要帶領學生仔細品味詩句,領悟詩句中的美。第三,教師要引導學生欣賞“美”。欣賞美能夠讓學生獲得更高品味的美的享受,讓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一起喜怒哀樂。例如,《岳陽樓記》抒發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懷,對學生的心靈產生了深刻的觸動,感受到了先人的偉大情懷,激發了學生的擔當意識。最后,要鼓勵學生創造“美”。創造“美”是求“美”的關鍵環節,這一階段要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審美標準去創造美,用自己的創造力創造美好的事物,提高人文素養,例如,可以鼓勵學生創造詩歌、散文,既可以描繪風景,也可以抒發情感。
求“真”,就是鼓勵學生勇于探索真理,敢于批判,認真對待事物。教師要善于運用教材中的文章,鼓勵學生求“真”,探索真相。例如,在《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中,作者羅迦·費·因格以一個圖形問題開始了對“正確答案只有一個”這一常規結論的批判,一步步深入論證了“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師在講授完這一課時要告誡學生不能墨守成規,要有創造性思維,努力保持好奇心,不斷探索。
由于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以及現實社會的影響,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教育已經勢在必行。教師要認識到滲透對人文素養的重要性,善于利用課內和課外教材進行人文素養的滲透,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的意義,鼓勵學生探索真理,發現美、感悟美。
[1]郝亭亭.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教學研究,2011(02).
[2]吳惠青.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生命教育價值取向[J].教育科學,2010(01).
[3]鄧禮倫.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教育實踐[D].西南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