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月玲
(山東省金鄉縣金曼克中學語文組)
在議論文寫作中,不少中學生在確定總論點后,往往不會分割分論點。有時分割不出應有的角度,致使分論點之和遠遠小于總論點;有時各分論點又不能獨立,你牽我扯。其結果,是文章思路混亂,結構松散,內容單薄,說理不透徹。
不善于分割分論點,反映了學生基礎知識的薄弱、思路的狹窄和邏輯思維的疏漏混亂。在作文教學實踐中,其實只要掌握了幾種相關的寫作技巧,分論點便會被巧妙割開。筆者總結出幾個分割分論點的方法,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這是最常用而且最易于掌握的方法。一般是在正面論證之后,再從其反面加以論證。這就分割出兩個對立統一的分論點。如《開卷有益嗎》,先正面論證多讀好書,有益;然后反面論證多讀壞書,無益。正反對比,觀點鮮明,說服力就很強。
這往往是一種類比論證。分論點之間的關系是平行的、并列的,適宜于論證論題中的幾種現象、原因、性質或若干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淺說滴水穿石》:(1)滴水穿石在于目標明確專一;(2)滴水穿石在于堅持不懈;(3)滴水穿石從不妄自菲薄。用并列的方法分割分論點,思路清晰,說理方便,但要求學生有較強的橫向思維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老師應在這方面多做指導。
此法大的方面是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安排結構序列;小的方面,表現在分析問題部分,論證時各個層次是層層深入、步步推進的關系。比如:(1)擺現象;(2)析實質;(3)指危害;(4)找原因。
有時,對于某些題目,還要宕開一筆,另立一個新的角度。如《涉淺水者得魚蝦,涉深水者得蛟龍》,先按照正反論證分割出兩個分論點:(1)胸無大志,怕苦怕難,不能擒住蛟龍;(2)志存高遠,敢干敢闖,才能擒住蛟龍。論證至此,結構基本完整;但意猶未盡,還可以從成功的條件和失敗的可能性方面作進一層的分析,再分割出兩個分論點:(3)要把敢干敢闖的斗爭勇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結合起來,充分做好擒住蛟龍的準備;(4)被蛟龍所害的危險性始終存在,暫時的失利往往在所難免,因此要求我們發揚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
由于事物具有兩面性,為了持論公允公平,避免偏頗,就要兼顧兩端,以退為進。如《誤交友》,退一步,肯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士為知己者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這類思想認識正確的一面,得出一個分論點;然后,進而指出它們的局限性,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說法忽視了內因的指導作用,身處不潔凈的環境,首先要求潔身自好;“士為知己者死”是狹隘的報恩思想,今天應提高到為集體、為社會勇于奉獻的高度;“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會畫地為牢,不利于團結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共同打造和諧社會,實現中國夢,我們應該廣交朋友,內外聯誼。這樣,第二個分論點就水到渠成地分割出來了。
這是文題經常要求使用的方法。所聯系的實際,有個人的,也有社會的、國家的、民族的。如《談機遇》,可以先分割出兩個分論點。(1)機遇喜歡光顧有準備的頭腦;(2)無準備的人只會坐失良機;(3)創造內因條件的同時應積極創造外因條件。三個分論點組成嚴密的結構,說理已經比較清楚,但為了使論證更全面,更有說服力,還可以就國家發展有利的國內外環境再分割一個分論點,指出我們現在應該抓住并利用好當前的機遇,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為美麗和強大。
比如內因與外因、現象與本質、個別與一般、偶然與必然、量變與質變、原因與結果、次要矛盾與主要矛盾等一分為二的哲學觀點,都可以分割出兩個邏輯嚴密的分論點,如《從一個先進人物的墮落說起》,可以分割出幾組不同的哲學觀點。第一組:先進只是其表面現象,腐敗才是其本質。第二組:(1)環境條件變化是其墮落的外因;(2)不加強自身思想修養是其墮落的內因。第三組:(1)量變是其引起質變的準備;(2)質變是其量變的結果。
在議論文寫作中,只要我們手中拿穩了技巧之利刃,定能巧妙分割分論點,且能從容不迫,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