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之良
(安徽省繁昌縣第三中學)
名著導讀是初中語文教材中一個重要的板塊,每冊課本后面都安排了2~3部名著的導讀,從編者到教師恐怕都希望學生能用心細致地讀完這幾部作品的。我想名著導讀最終的目的不應定位于對每一部作品各方面都了解,而是通過有益的引導,喚起學生對閱讀名著的興趣,這是最重要的。
反觀現在的學生,對名著閱讀的興趣并不是很高,要不是中考要考,有許多學生恐怕一點都不想讀。學生對名著閱讀興趣不高的原因,我想有以下幾點:一是社會已經進入讀圖時代,圖像(影視)的視覺沖擊很難抵擋;其次是社會生活節奏太快,閱讀大部頭作品已經成為現代人的一種奢望;另外,教材選擇文學作品時,觀念較陳舊,很多作品孩子或讀不懂、或興趣不大。要知道,在中國,選擇兒童讀物是一個困難的問題,因為在中國文化中沒有“兒童”的概念,所以,只能憑編者的想法去選作品。這樣的狀況給語文教師進行名著導讀造成了困難。
對于名著選擇一個點切入,就像王榮生教授所說的“確定教學內容”來進行名著閱讀指導,讓名著發揮它應該發揮的作用。下面通過具體作品來探討名著導讀的問題,思考通過選擇“導讀”的角度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為例,我以為,保爾突出的優點在于:他是一位理想主義者,對自己的理想十分執著,這是當今初中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熏陶的。在當前的社會語境中,理想主義的淡漠真的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從這個意義上講,《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為初中名著導讀的經典之一是有意義的。但是,由于年齡的原因,初中生對保爾與冬妮婭的感情會有濃厚興趣,這個問題的闡釋,應側重于二者追求不一樣,不一定進行是非評判。這樣的解讀初中生還理解不了,但初中生又未必接受“保爾的愛情選擇是對的”。所以,淡化這個問題,僅僅引導學生理解作為戰士的保爾的可貴之處即可,尤其是作為理想主義者的保爾——理想主義者的獨特價值在學生世界觀形成的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
《簡·愛》出現在人教版初中語文“名著導讀”中,這部作品含義的深刻、多維是其魅力所在。初中生讀此作品,只能理解表面信息——緊扣教材提示的規定性,將重心放在面對坎坷,一位女性的堅強不屈。“自己去爭取幸福、自己去創造未來、自己去維護作為女性的尊嚴”,這些對女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每當看到當今一批女孩子對“富豪相親會”趨之若鶩,深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對一個年輕人的成長有多重要!《簡·愛》是一個很好的教材。《簡·愛》導讀的難點在于:客觀地說,《簡·愛》中寫簡·愛經歷的苦難及找回自信,占了近一半篇幅。這樣的作品,解讀是有難度的。由于年齡的原因,初中生更感興趣的可能是簡·愛的愛情經歷,如何因勢利導,透過簡·愛的愛情經歷去理解人生追求?這是這部小說解讀面臨的重要問題且難度很大。因此,首先要引導學生重讀第一、二章,了解簡·愛的不幸遭遇和寄人籬下的痛苦生活。另外,閱讀第八章,了解簡·愛開始自信和轉變的原因。關于簡·愛當家庭教師,應突出她的善良和愛心,尤其是基于本人痛苦經歷的對阿黛爾小姐的關愛和寬容,引導學生學會同情。其次,簡·愛與羅切斯特的愛情描寫,占據了作品近一半篇幅,這是一個繞不開也不應該繞開的問題。關于這場愛情,要引導學生理解簡·愛的自尊、穩重和在愛情問題上守住道德底線。可以重點理解簡·愛面對這場愛情的矛盾和痛苦的心情,少年時代生活的陰影對她的心靈傷害,理解命運多次改變時簡·愛的堅強不屈。從羅切斯特對簡·愛的情感中去解讀羅切斯特的道德原則和他對愛情的見解,尤其要解讀羅切斯特的善良。
相比之下,保爾戀愛的失敗恰恰在于他企圖改變女友,想把她變成一位戰士。我覺得這兩部作品若引導得好,將有助于從一個側面(而且是很重要的側面)潛移默化地樹立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另外,要解決學生對名著閱讀的興趣問題,語文教師還不能囿于教材的篇目,而應該針對學生年齡特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中比較適合學生讀的作品要認真導讀,但要開闊視野,推薦給學生的讀物要有時代感。如,適當引導學生閱讀偵探小說、武俠小說、奇幻小說、科幻小說(凡爾納等)。讀圖時代可觀看改編得比較成功的名著影視作品,如,《西游記》《指環王》《哈利·波特》等。
因此,找準閱讀名著的切入點,選擇恰當的“導讀”角度,并適當引導學生閱讀具有時代感的名著,一定能夠喚起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從而實現“要他讀”到“他要讀”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