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貽仁
(江蘇省盱眙縣馬壩初級中學)
上海師范大學王榮升教授說過,一個孩子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同時需要三個世界,即生活世界、知識世界、情感世界,一個成人的世界應該是三者的有機統一。語文學習與學生的生活世界是緊密聯系的。可以說,生活世界就是學生的語文世界。生活世界的缺失,往往造成學生生活體驗的缺失,阻礙了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與作者的對話、學生與老師的對話、削弱了學生情感世界的構建,影響了文本情感的共鳴。下面圍繞學生體驗的喚起和建構,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具體的體會。
圖片資料直觀形象,它是一個將文字形象轉化為視覺形象的很好的載體,彌補學生生活世界和體驗的不足,在課堂導入、重難點突破等方面能發揮以一當十的作用。比如教學《望岳》這首詩歌,讓學生看“泰山”的圖片資料,泰山拔地而起的氣勢、樹木蒼翠的視覺沖擊力,很容易征服學生,產生豐富的體驗。還有聲音材料也能起到渲染氣氛的作用。比如,教學《背影》這篇課文時,感覺學生很難被背影感動。于是在課堂上播放了配樂朗誦,針對背影的描寫,配樂讓學生讀,通過賞析體會父親的艱難和對兒子的關愛之情。學生在哀愁的樂曲聲中,觸摸到了父親的情感世界,漸漸地同作者一樣理解了父親。
比如在教學《柳葉兒》時,用圖片和視頻勾起學生對苦難歲月的情感體驗后,接著就引領學生深入文本,豐富自己的生活體驗。帶領學生順著苦的情感尋找“苦”,思考閱讀:從哪些語句、從哪些方面來體現苦的?為激發學生的興趣,分成四個小組,小組內交流后,打分補充回答,讓學生從文字細節中體會過去的苦澀。這段教學喚醒了學生對苦澀的體驗?!凹t櫻桃”現在看來十分平常,可那年月卻是最美好的食物。學生結合生活的體驗說,作者把太陽比喻紅櫻桃,是極端饑餓在頭腦中的幻覺:太餓了!隨時都想吃,希望太陽是“一個大櫻桃,鮮紅鮮紅的,全是肉做的”,多么好吃??!在這充滿詩情畫意的描寫中又滲進了多少苦澀,學生的體驗與作者的體驗融合到一起,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在教學《柳葉兒》的時候,我將單占生的《挖野菜》這篇文章的部分段落呈現給學生,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到野菜的救人作用,明白同一時代人的情感相通,明白了作為當代的中學生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不忘過去,用青春裝點未來,這篇文章拓展了學生對生活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