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輝
(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石山鄉中心學校)
生物是自然科學的六大基礎學科之一,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未來的發展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它的分類極為廣泛,而且存在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從高山到深林,從冰雪覆蓋的凍原到高溫的礦泉,它們都以不同的形態分布著。對生物的學習有著很深遠的意義,通過對學生的研究學習可以發現和利用更多的資源;通過生物的學習還能為我們的生存現狀有一定的了解認識,并且可以預期我們人類的未來發展等。因此我們必須好好學習生物學,那么,初中教學中老師該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來完成課堂教學呢?
設疑在課堂教學上面是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它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可以使學生進行思考。教師在課堂上不能隨意地進行設疑,然后隨意地點名學生來回答問題。例如,在學習基因一課時,那么我們就可以舉出一個大家都見過而且都認可的現象,那就是為什么有的雙胞胎長得很像而有的雙胞胎又長得不太像呢?那么這里,學生就可以進行探討,這個就是同卵和異卵在作怪了,那么它們的形成過程會涉及基因重組、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等問題也就可以一一帶入課堂讓學生了解學習了。再就是設疑一定要注意提問環節的節奏,過多的提問會使學生厭倦,過少又會使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因此在設疑環節需要教師多去備課找尋適當的方法,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情境教學可以使學生直觀地看到感受到所學的生物知識,那么學生親眼看到,親手觸摸到的東西印象相對來說總會深一些。因此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我總會多去準備一些可以讓學生直接感受到的東西,利用情境教學來提高教學的直觀化效果,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為學生提供主動合作探究的具有建構性空間的環境,給學生腦海里形成一個真實有效的畫面,對學生生物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它可以使學生形成樂于積極主動學習的情感態度,時間一長這種心理氛圍可以提升學生生物學的學習理解。比如,在講植物的結構一節時,教師可以真的拿一些油菜到課堂上,給學生分好組,然后分發給每一組學生,這一個動作就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那么在接下來的授課過程學生就會全神貫注的聽講,然后通過老師的講述再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分辨油菜的結構,并將每一個結構進行探討研究,然后記錄下來,最終教師再為學生做一個正確的解答。這樣學生這節課的學習一定是快樂的,而且學到的知識也是最牢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