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翠
(吉林省乾安縣第七中學)
所謂“互動式”教學,就是把教育活動看做是師生間進行的一種生命與生命的交往、溝通,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教與學統一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優化“教學互動”的方式,即通過調節師生關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的互動,強化人與環境的交互影響,以產生教學共振,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結構模式。因此,對于互動式教學的探索和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教師的教學設計,必須關注學情,從學生需要出發,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品質、知識結構和認知能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目標的制訂、方法的選擇、過程的安排和氛圍的營造。
教師要精心創設具有趣味性、新穎性、形象性、生動性等教學情境,根據教學內容把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常識、謎語、故事、風土人情、異國文化等引入課堂。積極聯系生活實際,讓他們體會學科知識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激發他們用“學科視角”看社會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學科感覺”和“學科素養”,使學生內心產生一種學習的需求,更自覺地、主動地學習。
教師為學生營造平等、民主、安全、愉悅的課堂氛圍,搭建互動平臺,師生雙方在互動中同等重要,互為主體。讓學生主動言說、質疑問難,同時我們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生身上,進行合適的引導點撥,通過多向交互作用,達成共識,推進教學進程。
實踐證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統領課堂,能大大提高師生互動的效率。教師要根據課堂內容,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組織前后左右相鄰的學生相互討論,學生發揮自己蘊藏著的無限創造潛能,樂于合作,勇于探究,不斷創新。
在課堂教學中,要狠抓學生的學習管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習的責任心。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系統、嚴格、有序、反復的訓練,提出各個環節的質量要求,指導各個環節的方法,逐漸培養學生自覺學習、主動學習、科學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總之,互動式課堂教學是一個可操作的課堂教學模式,它應該成為推動有效教學的手段,成為推動某些具體的目標來形成可以稱之為風、潮、流的自主性、獨立性、開創性的力量,從而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