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超
(廣東省中山市第一中學初中部)
初中音樂課堂作為初中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教師應該承擔起開發學生智力、陶冶學生情操和培養學生氣質修養的重要任務,促進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高。初中音樂教師要明確音樂課堂的方式不僅僅是教教歌曲、聽聽磁帶那么簡單的,而是要站在有效教學的角度,完善欣賞教學,促進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高。那么,如何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呢?
音樂是美育的重要內容,音樂是運用悅耳動聽的聲音和形成特定的聲音語言激發人的情感。因此,音樂課堂教學只有在運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做到以情帶聲、以聲傳情,才能做到聲情并茂,讓學生獲得良好的體驗。首先,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應該準確地把握音樂作品的思想內涵,用思想內涵感化學生,才能促進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學習一首歌曲時,教師應該明確歌曲表達的主旨、內涵、思想感情等因素。其次,教師要從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自己的真情實感牽動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活潑的課堂氛圍,促進師生之間進行有效交流,促進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例如,在學習《愛我中華》內容時,為了展現歌曲中活潑、激昂的情緒氛圍,教師可以親自帶領學生唱其中的襯詞“嗨啰嗨啰嗨啰嗨啰”,啟發學生的學習思維,讓學生融入歌曲歡快、活潑的氣氛中去,從而把握歌曲的主旨。
審美情趣對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然而情趣的創設要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只有讓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夠有效地感受音樂的美,實現學生審美教育的目的。初中生的智力水平和非智力水平還處于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再加上學生的生活經歷和文化積淀情況也都不一樣,因此,對于音樂作品的理解也會大不相同。在此情況下,音樂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尊重學生感受與見解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鼓勵學生表達出自己的審美體驗,并加強從正面引導,促進學生感受音樂作品中的意境美、繪畫美、結構美和旋律美等多種美。例如,在學習《烏夏克木卡姆達斯塔間奏曲》時,針對其冥想、憧憬的意境,教師可以過渡性節奏,并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調動思維畫筆,引導學生進入歡快的意境中,學生提出對作品的了解,教師應該給予包容和尊重,促進學生的審美情趣得到培養。因此,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素質教育與音樂教學的關系,引導學生喜歡音樂、享受音樂,加強對音樂的理解,將音樂的理解貫穿于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來,讓學生在感受音樂內涵的過程中認清自己,培養良好的意志力品質,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和人身觀。
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各族人民都具有自己獨特的文化,且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各族文化都走進了社會文化這一個大圈子里。我國擁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有56個民族的文化與語言,在音樂藝術上也表現出了獨特的風采。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將音樂教學與文化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理解中華文明及文化的同時感受音樂內涵,在了解音樂內涵的同時強化中華文明文化的了解。例如,教師可以結合音樂教學實際為學生傳播一些民族文化、民族音樂作品等內容,如,《白毛女》《二泉映月》等富有民族風情的名歌、名曲,通過對這些名曲的理解,不僅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認同感,還強化了學生對于音樂作品的欣賞能力。又如,在欣賞《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知識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介紹樂曲本身的創作背景以及相應的歷史文化知識,然后再運用優美的旋律將學生帶入宮殿清幽的意境中去,讓學生立足于“回憶者”的角色,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
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需要從對美的感受開始,引導學生對美進行感受還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促進學生的審美觀念得到更新,心靈得到凈化、智慧得到啟迪。初中生對于周圍新鮮事物充滿著好奇心,求知欲望較強,教師可以結合這一特點,在音樂課堂中運用多媒體課件、網絡視頻等多媒體手段,重視多媒體技術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此外,還要在互聯網上多挖掘一些新穎的素材,引導學生從理解音樂作品背后的故事、趣聞等出發,營造一個有聲有色有形的音樂氛圍,再加上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視覺、聽覺有效融合,最終喚起學生的審美體驗,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在學習《青藏高原》作品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表達的意境,教師在課堂中可以為學生播放草原風光的紀錄片,還可以結合各種影視資料,讓學生親眼目睹青藏高原的美景,在感受美麗的場景中一邊觀看一邊欣賞,進而刺激學生多種感官,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必要的音樂實踐活動,彰顯課堂教學的生動性,提高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投入到音樂實踐過程中來,促進學生的審美能力的提高。筆者認為,教師可以
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開展好音樂實踐活動:(1)在課堂中教師可以組織小組討論、改編小品、彈唱比賽、分角色表演、即興表演等活動。在課堂教學中遇到一些比較難理解的音樂作品,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活動讓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強化學生的學習印象,提高學生的創作熱情,在游戲活動中實現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2)在課堂教學之外,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成立音樂興趣小組、音樂演出、音樂藝術節等活動,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的理解與學習中來,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在課余時間里讓學生受到音樂的熏陶,從而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最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總之,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教師要將其作為一項核心內容來看待,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考慮問題,通過審美感知、審美情趣、音樂文化、多媒體技術、綜合實踐活動等方面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音樂欣賞平臺,促進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高,真正實現以真情實感感染人,以美教育人的最終目的。
[1]黃曉梅.音樂審美教育方式改革初探[J].教育導刊,2004(02).
[2]孫士存.改進音樂教學,提高審美能力[J].中小學電教,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