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玲
(青海西寧二中)
歷史教學需要學習和記憶很多的知識點,而在傳統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是單一的教學模式,以課本為中心為學生講解知識,這樣不僅無法開闊學生的視野,也會消磨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學效率一直不夠理想。而史料知識的引入,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讓歷史教學變得很受學生喜愛,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學習效率自然而然地就得到了提高。
在進行初中歷史教學的時候,史料的選擇要以課本為基礎,選擇學生易于接受或較為喜歡的史料知識,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活躍的氣氛,使課堂更加生動、富有活力。例如,在學習中國古代史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楊貴妃與荔枝的故事,可以通過“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個歷史典故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學習的欲望,之后在引入古代各個皇帝的生平、喜好和事跡,這樣學生學習起來就會覺得更加有趣,增添了學習的趣味性。
史料的選擇不僅要符合課本,同時更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教師可以與學生多溝通,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看法,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和選擇的權利。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搜集史料素材,讓學生自己親自去搜尋需要的知識內容,這樣學生記憶會更加深刻。例如,在學習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搜集相關的資料,了解二戰時期日本所做的種種劣跡的行徑。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去了解的知識,能夠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深深地記住我國人民曾經受過的苦難,并體會到先輩用鮮血和生命取得的勝利是多么珍貴,進而更好地燃起學生的愛國情操和熱愛當今生活的情感。
總之,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史料可以有效提高歷史教學效率,使傳統教學方法煥然一新,更加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進行歷史學習,這樣可以讓學生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學習效率也可以有所提高。史料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給初中歷史教學帶來了生機,需要廣大教師不斷地探索和推廣,使其更好地發揮作用。
張東光.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的合理運用[J].青年與社會,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