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式清,劉 賀
(1.深圳市翠園中學;2.深圳市寶安中學)
誰都想自己的班級出成績,誰都希望出精品學生。出精品也一直是我們老師和學校的方向。我們覺得精心、精細做好每一步就有出精品的可能。
有兩句話我們不要忘記,一句是首都師范大學王海燕教授說的:“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過程。”另一句是海爾張瑞敏:“部下素質低下不是你的責任,但是你不能提高部下的素質,就是你的責任了。”我們的內心總有這樣的想法,我們是老師,干的是良心活,把班帶好是我們的責任。如其,唯有用心做事,用心思考。
我們的學生來到我們學校、我們身邊孜孜求學,希望學有所成,但成功的前進道路何其復雜,所遇的困難挫折、風風雨雨何其之多,班主任的自信和魅力深深影響著每一個學生。所以,在學生面前,無論何時我們都應以堅強自信的面貌出現。可以說我們自己經歷了太多的波折,太多的是是非非,煉獄般的考驗,我們捫心自問,我們不曾放棄過自己努力的念頭,一直樂觀自信地堅持著、執著著,這讓學生多一些自信,不怕困難。只有這樣的學生才能堪當大任,才能攀登學習的“珠峰”。
引領出一個好的有戰斗力的班集體,在班集體組建的開始每時每刻不能忘記樹立遠大的宏偉的班級目標。班級總目標是引領全班學生的學習方向、向上的動力。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其實也就是關鍵幾步路,作為班主任平凡中的智慧就在于能在學生關鍵的時刻、關鍵的幾步給學生以指導。在目標制訂上要做到:早、高。“早”有利于良好班風的盡早形成,有利于提高班級凝聚力;“高”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斗志,有利于調動學生的興趣。
想培養優秀學生就得了解什么樣的學生才是優秀。優秀學生要有三種意識必須具備:(1)過程意識。人生沒有終極目標,只有階段目標,眼里要有全過程,要知道我們永遠在路上。(2)效率意識。優秀學生不能完全靠加班加點。(3)全面發展意識。優秀生是:扎實基礎+答題有法+良好身心+正確規劃=優秀生。從每次考試多拿1分,多做對一道題做起。多拿一分、多對一題就不是難事了,做到的學生也就能成為優秀生了。
很多時候不少學生“學了”(學了知識)、“知了”(了解了知識),也“做了”(做了習題),但在考試時就是拿不到高分。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是因為,任何知識從學習到應用、再到轉化為一個人的能力,需要有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不斷練習和鞏固,所以,學生不要以為“學了、知了、做了”就一定能“拿了”。“學了、知了、做了”只是量變的積累,而“拿了”才是質變的提升,所以,要想自己的學生成為優秀學生,必須明確以拿分為目標,不要僅僅滿足于前面的付出,而忽略了后面的收獲。解決“付出卻無回報”的問題,要找出自己拿不到分的具體原因,究竟是掌握概念出了問題、理解原理出了問題、答題規范出了問題,還是運用過程中出了問題,然后對癥下藥,就會收獲頗豐。一般來講,存在這樣問題的學生都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只要突破運用這個“瓶頸”,成績就會提高一個檔次。所以,學習的效率意識應該是衡量學生優秀的一個標準。
在班級作業的問題上有我們的思考:作業的布置和批改是我們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如何處理好作業的量將影響到教學效果。談到作業的布置和處理,大多數家長、老師總覺得作業上的很多內容都重要,生怕因為沒做后考到而后悔,所以,作業量相對比較多。如何使學生和自己都從作業堆里跳出來,只有這樣做,學生才能學得更有樂趣,不至于每天忙于應付作業,學生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和鉆研。我們覺得作業布置應該思考以下幾個問題:(1)對學生來說,它值得做嗎?換句話說,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嗎?學生了解做這個作業的真正原因嗎?(2)它清晰嗎?(3)它具體嗎?(4)它是根據學生的不同能力,興趣和個性來安排的嗎?(5)它的數量和難度是恰當嗎?(6)學生知道怎么去完成嗎?方法和材料能被有效地利用嗎?(7)學生有完成作業所必需的背景知識嗎?對于上面的問題如果每次在布置作業的時候能肯定地回答出來,那當天作業布置應該屬于恰當。總而言之,作業布置是一門值得教師探究的學問。有效合理的作業布置及批改,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升語言運用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做,離我們呼風喚雨的時刻不遠了。
用一句來概括我們的思考:把每一個小事做好,做到位。老子曾說:“天下大事,必做于細。”海爾張瑞敏說:“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辦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辦好就是不平凡。”在班級的管理過程中我們不可放松每一個細節。學生上課的坐姿、神情,回答問題的語調、站相,每天的上學出勤,早讀的精力投入,值日學生的認真情況、課堂的反應等,讓學生養成各種好習慣能收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只有良好習慣的學生才能勇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