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興亞
(重慶酉陽縣黑水初級中學)
初中語文課程教學應該是一項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活動,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為一項長期的過程,理應制訂有效的培養計劃。首先,初中語文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確定初中階段的思維能力目標。其次,初中語文教師要結合思維培養目標選擇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最后,初中語文教師要結合具體實際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春》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小草偷偷從土里鉆出來中的“鉆”字的巧妙用意,通過想象理解和生活經驗的結合,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學知識。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作為一項行之有效且運用得較為廣泛的教學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教師要創造平等民主的教學環境,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想象,從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自我提問。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提出疑問,善于發現問題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方式。最后,教師要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展開有效思考,實現思維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學《風箏》時,教師可以設置“文中這對兄弟為什么會產生矛盾,文中的嫌惡說明了什么,與討厭有什么區別”等問題,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和提出疑問,幫助學生有效訓練思維能力,理解作者對風箏的厭惡態度。
語言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教給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如觀察法、分析綜合法、比喻法、聯想法、比較法、概括法等等方法的學習和掌握,可以有效推進學生語言思維能力的不斷強化和提高。首先,教師可以教給學生觀察法。例如,在七年級的《探索月球奧秘》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順序來觀察月球,并寫出觀察心得和最終的觀察報告,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要從制訂教學目標、創設教學情境和教給學生思維方法幾個方面出發,有效推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衛燦金.語文思維培育學[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