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智昂洛
(西藏自治區拉薩中學史地組)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多媒體已經走進了教學中的各個領域,成為服務人民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幫手工具。在當前的教育教學形勢下,各個學校都對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做到普及,教師懂得并能夠熟練地進行操作教學活動,能夠合理有效地借助它集聲、影于一體的突出優勢將抽象的知識內容通過以形象逼真效果的多媒體教學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結合教師的多媒體教學活動很好地做到:樂于學習、易于學習。具體到地理教學活動中,因為地理的知識面比較廣,許多宏觀上的知識只能憑借想象而很難完成形象理解,所以引進多媒體輔助教學很有必要。鑒于此,下面我將總結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如何借助多媒體提升地理課堂效率進行分析與討論。
地理課學習的是山川江海,宇宙星辰,但是如果要做到細化深入學習,學生還是會感到枯燥和乏味,這時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恰當的時候,有針對性地適應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將枯燥的知識內容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現出來,進而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活他們自主地進行學習,并努力對知識進行探索的主觀能動性。
比如,我們教學“地球的運動”時,這節課屬于宏觀地理的范疇,我們無法通過肉眼觀察到真實的場景,傳統教學的教學方式也是通過理論解說再配合二維示意圖引導學生理解和認知。但是這樣的教學方式反倒會讓知識顯得死板、枯燥,學生的不會地理知識內容所吸引那就更加不會對地理這門學科的學習產生興趣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的形式,通過形象直觀的動畫視頻的方式,給學生展示太陽和地球兩者之間的運行關系,讓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式生動地展示出來,學生通過聽和看直觀地掌握知識點!這樣我們就會很容易抓住學生的認知興趣,提升他們主觀認知的能動性。
如此設置,將復雜的知識內容合理進行條理化總結,將抽象的知識點做到生動形象化,讓學生真正感覺到樂于認知,易于認知,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參與知識生成的積極性,進而提高課堂效率。
無論宏觀知識還是微觀知識,對于現在社會和自然生活缺乏的學生來說都缺乏基本的體驗,所以地理知識許多學生會感覺到是抽象的和難懂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借助多媒體以形象的方式將知識點內容細化和分解,并以學生樂于認知、易于吸收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從抽象的角度理解知識,無形當中做到了遷移的技能。
例如,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環”這節課,內容比較繁雜,也容易混淆,而且還是宏觀的知識范疇,學生不容易想象,我們也不方便通過實驗給學生做到展示,這在地理教學中屬于真正的難點。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借助于多媒體給學生制作出動畫版的水循環模擬課件,生動演示水循環眾的幾大類型以及發生的過程,再結合教材上的“水循環示意圖”,以契合學生認知的方式展現知識,讓他們充分理解和認識海陸間循環的主要環節及其相互關聯:海水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這樣設置,通過多媒體的形象演示,把煩瑣難懂的地理知識變得生動形象、直觀,更容易讓學生認知和吸收。
課堂教學一般40分鐘,傳統的理論講解只能有前有后,以線性的方式展現知識點,這樣能呈現的知識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夠體現以生為本的學習精神,往往變成抽象理論的被動灌輸。所以在必要的時候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它可以即時搜集相關的材料和數據,也可以以圖片和視頻的形式幫助我們闡述出抽象的概念,這樣我們就做到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將課堂的知識流量做到豐富多彩化,使得學生通過學習地理知識接觸到更多的知識內容。
例如,我們在教學“人口合理容量”時,這樣的課程充滿了抽象的理論和諸多的數據,但是教材中的數據又往往和我們的生活存在著一定的誤差。為了能夠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的生活體驗來認知本課內容,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搜集和整理當地的相關資料數據,這樣便于以學生的身邊事為例引導他們完善形象認知,便于啟發他們發揮想象并能夠提出與合理容量的相關建議。這就完成了從理論學習到實際運用的升華,擴充了課堂知識容量。
總之,多媒體憑借著其自身具備的集聲、影于一體的突出優勢能將抽象的地理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化,這樣讓學生對地理這門學科便于學習,樂于認知。但是多媒體只是一個輔助教學的工具,課堂上只有遇到需要形象展示和信息量豐富的內容時我們才可以用,如果我們一味地用,不但會讓學生失去新鮮感,還弱化了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是不可取的。
趙琳.多媒體組合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