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應生
(吉林省敦化市黃泥河鎮中學)
我曾經看到《責任心和創造力比智商更重要》這篇文章,從文章中我們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在我們的教學中,作為師者,最主要的工作應是努力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有責任感的學生才是合格的人才。
語文學科以獨特的魅力感染著每一位學者,蔡元培說:“人生之目的為盡義務而來,每個人都要做一個在社會上有責任感的人。”從他的話語中讓我們知曉最起碼的做人之道,這實質也應是我們每位語文教師要努力實現的教學目標。
在中學語文教材中,對培養責任心的篇章有許多,在對課程的學習中,教師應抓住有利時機,培養中學生的高度責任心,讓中學生明白如何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如,楊振寧寫的《鄧稼先》一文,在讓學生了解文章主人公之時,抓住鄧稼先那強烈的愛國愛民的高度責任感,懂得從鄧稼先身上捕捉到做人的道理,心系國家,心系人民。
我們都清楚,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中學生是受教育的對象,只有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及他們的個性差異,發揮中學生內在的潛力,我們的教育才會有成效,學生的責任感才能被激發起來。
如,語文活動《彩英擷粹,綴玉連珠》,學生收集的材料中,有許許多多的中外名人名言,這里面有關責任感教育的名句格外值得強調。如:“負責任,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品質,如果我們放棄了責任,也就等于放棄了整個世界。”這是高爾基多么經典的話語,他把責任的最高境界告訴了全人類,中學生受益匪淺。
中學語文教材具有較強實踐性,不管是閱讀還是寫作,都會以學生個體展示出來,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理解、揣摩、咀嚼、感悟,深入去體會文章的精髓,感受語言的魅力,領悟作者的意圖,強化中學生的責任意識。
課文《散步》中的語句從強化生命、強化倫理著手,引導學生思考:假如文中兒子是你,你會怎樣去做,你會按文中父親的說法去做嗎?為什么?一系列啟發誘導,既強化了責任感的教育,又傳承了尊老撫小的生命責任。
總之,我們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堅決不能忽視責任教育,只有具有主人翁責任感的人,才能成為具有高水準、高素質、高品位的人,他才能承擔起祖國建設的重任。
牟志平.論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J].文學教育,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