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雙
(遼寧省鞍山市第二十五中學)
自學校實行新課程教學改革——“三·三和諧高效課堂”以來,在學習和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我們一路走得很辛苦,然而有付出就會有收獲,
最初接觸“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是在七年級的下學期,學校領導領著我們去了三家子中學。有一節數學課,主持人是個小女生,課前展示時語言干練,講評到位,行為舉止得體。口才、氣勢簡直就是一個小老師。另外,走廊里學生有禮的問好聲、一進到教室有學生主動拿出小墊給我們坐、課堂上學生討論熱烈、爭先恐后的發言……這一切的一切都令我和同事們刮目相看。從三家子中學回來以后,我們也嘗試著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到了八年級,學校又給我們創造學習的機會,我們先后去了丹東鳳城六中和沈陽雨田中學,六中間操的場面令人震撼,幾百個學生一起擺弄魔方,整齊有序;課堂上學生討論氣氛熱烈,動手能力很強,上板迅速,講解到位。雨田中學印象深刻的是他們的“爬板、評板”。隨著主持人:“爬板”,幾乎所有的學生都站了起來,動作迅速,找到自己的黑板,寫下相應的內容,四五分鐘都回到座位坐好。“現在開始點評!”“正板內容……”“我來點評側板……”,“請大家轉過身,看后板……”“外板……”。所有的點評者都是學生,他們的聲音洪亮,充滿了激情。
隨之,我們學校的課程改革也悄然地發生了變化,有了自己的“高效課堂”模式:“研讀課本,自主預習;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匯報展示,教師點撥;學以致用,達標檢測;鞏固拓展,能力培養;課后反饋,強化訓練;自我反思,自主提升”。這種模式表面上看起來,教師上課時講得少了,但是實際上工作不是變得輕松了,而是付出更多的汗水與智慧。我們由臺前的主講,變成現在的幕后主導,不僅要精心設計導學案,備好知識點,更要設計課堂教學,備學生、備學情,預測教學流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在課上,我們老師的耳朵要靈,眼睛要尖,在小組討論中,要分辨出學生是否在認真討論,他們說得對不對,了解學生任務的完成情況,及時給出意見。“高效課堂”模式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機會,以前很多學生不愛發言,怕說錯,現在都敢張開嘴,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在展示中建立自信,在展示中不斷進步,在展示中健康發展。當然競爭也無處不在,課前展示到課中自主學習匯報,學生在說、講、寫、做、看、聽、思、疑這些展示中,競爭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在收獲知識的同時,養成了獨立自主學習的習慣,與他人合作學習的意識。在課改中,我們的學生在不斷地進步著,自信地展示著自己的才華和向上的精神。
沐浴在學校課程改革的春雨里,我看到自己在前進路途中留下了一行行深深淺淺的足印,時時感受著課改的精彩。課改的路還很長,我會繼續學習,繼續努力。
王躍.高效課堂的101個細節.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