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瓊
(江蘇省沭陽縣李恒中學)
前不久,筆者參加了由市教研室組織的“全市初中體育教學研討會”,在此次研討會上外市的一位老師教學了一堂《彎道跑》。筆者在聽課的時候就思考:怎樣按新課程標準上好一堂課,讓課堂變為真正意義上的“有效課堂”?
【教學片段一】
這節課的熱身部分是這樣安排的,首先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排成一列縱隊繞半個標準的400 m 跑道慢跑兩圈,接下來每位學生拿著一根體操棒站成四列橫隊面向老師成體操隊形站好,跟著老師學做“棒操”。雖然體操棒在學生看來是較為新穎的器材,也激發了他們對體育的興趣,但是畢竟與本課的學習內容相關性較小,不利于本節課的導入,把體操棒安排在這節課上值得商榷。
【教學評價】
1.老師在熱身時選擇在半個標準的400 m 跑道上進行,這樣學生既達到熱身的目的又在直道與彎道中跑進,筆者認為效果不錯,此活動不僅熱身又能為后面主教材奠定基礎。
2.在活動肢體關節時學生手持體操棒特別興奮,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來,個個笑容可掬,但是由于學生對“棒操”比較陌生,同時又有許多聽課的老師在觀看,學生做起來就顯得比較緊張,感覺學生特別不自然和力不從心,無法投入熱身活動中去。
3.此內容與后面的主內容彎道跑相比,學生覺得彎道跑枯燥無味,心里感到失落,激不起學生學習興趣。
【思考】
熱身部分內容、器材的選擇必須有助于主內容的學習。
老師在備課的時候要做到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完善教學設計,教學中的各項活動內容都能貼近教材、服務于教材,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
【教學片段二】
這節課的基本部分活動是利用標準的半個400 m 跑道,起點設置在直道與彎道的交匯處前不足十米處,老師分別讓學生進行三次“嘗試”、一次“體驗”練習,并要求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去體會彎道與直道跑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教學評價】
老師讓學生體會彎道與直道跑有哪些區別,而學生在直道上還沒跑幾步就進入彎道談何體會?
【思考】
場地器材的布置與運用必須有利于教學的有效進行。
場地器材的布置是我們上好體育課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科學合理的場地布置必將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起到很大的輔助作用。如果我們的場地器材布置得不夠合理勢必會影響到上課的效果與進度,有的甚至可能出現尷尬的場面,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正常開展。
【教學片段三】
這節課老師安排了三次“嘗試”一次“體驗”,它們分別是(1)分組中速嘗試彎道跑;在體驗的基礎上談談由直道跑到彎道跑的變化。(2)分組中速嘗試彎道跑的正確動作要點;在體驗的基礎上談談各自對彎道跑的理解。(3)分組快速跑嘗試彎道跑的正確動作變化;學生總結彎道跑的動作要領。最后展示分組在不同的彎道上體驗應用彎道跑技術。
【教學評價】
1.老師安排了三次“嘗試”一次“體驗”的教法,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讓學生體會彎道與直道跑的變化區別,此法值得大家學習和借鑒。
2.老師大膽地讓學生嘗試探究,最后通過拓展鞏固提高學習效率和調動學生積極性,把課堂教學推上高潮也遵循新課程改革的方向。
【思考】
教學流程的設計必須符合知識技能的生成規律。
“課程要在充分發揮老師教學過程中主導作用的同時,十分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掌握體育與健康學習的方法?!碑斀竦捏w育課堂,老師們都很重視學生這幾種學習能力的訓練,但以怎樣的形式呈現訓練,什么時候是最恰當的訓練時機,訓練的效果到底如何,怎樣做到節時高效……,凡此種種,都是值得我們一直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教學片段四】
這節課學生知識技能的獲得是由老師提問學生作答的形式呈現的,老師問了三個問題分別是:(1)在體驗的基礎上談談由直道跑到彎道跑的變化?(2)在體驗的基礎上談談各自對彎道跑的理解?(3)請學生總結彎道跑的動作要領?老師話音剛落就請學生回答問題,還沒等第二個學生說完老師就急著把正確的動作要領告訴給大家,學生感到很被動。
【教學評價】
1.老師精心設計的三個問題沒讓學生自己思考、探究、評價,同時老師也沒能給予學生恰到好處地點撥、啟發、引導、糾錯。
2.老師時間調控不好,學生探究合作學習這一環節顯得時間不夠用,老師問了兩句就急著地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答案,這個環節學生像被老師牽著鼻子走,突出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標在“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更加強調體育課的實踐性特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教學內容的基礎性、選擇性及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樣性。我們廣大一線體育老師必須按照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好教學內容,注重課堂的每一個教學環節,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以及先進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終身參加體育鍛煉奠定基礎,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閆澤亮.關于構建自主高效課堂的探索與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1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