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傳世
(吉林省敦化市黃泥河鎮第二中學)
在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動下,要求當代教師不斷更新專業知識、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掌握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教育技術”等專業知識,逐步實現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的深度融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教學的目的,不僅是驗證原理、讓學生掌握理解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激發學習興趣,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但現實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往往受到傳統式教學法的影響、教師迫于中考升學率的壓力,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
現行的高考、中考制度,師生還是圍著分數轉,出現了學生苦、教師累的現象。特別是實驗中在制取有毒氣體時,需要模擬實驗教學軟件的支持,往往易被教師所忽視。
資源配備的不均衡性、擇校問題、教師老齡化問題,是農村中小學長期存在的難題,也是困擾新課改與實驗教學的主要因素。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勢必會影響信息技術與化學實驗的深度融合。
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教育技術、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能力,“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能力等,是影響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因素。
近幾年,國家加大了對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教學設施的投入力度,我校是農村普通中學,享受到了國家的教育扶持政策,新建成的“理、化、生實驗室、多功能教室、音體美室、微機室”設備齊全,師生有了用武、練武、比武之地。回顧新設備引進之前,教師整天圍繞著教材、黑板、教案、種類繁多的復習資料轉,一堂課下來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乏味單調”,這種以知識為中心“封閉式”的常規教學,很難調動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常規教學法學生很難理解所學知識,教學效果差、學生學習效率低。新設備引進之后,教師可以在“多媒體”網絡教學環境下進行化學實驗教學。例如,在濃H2SO4的腐蝕性實驗10-4的教學中,教師先用模擬實驗軟件模擬H2O倒入濃H2SO4中的錯誤操作過程,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飛濺帶來的危險性讓學生進行探究,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做濃硫酸稀釋的正確操作實驗,從而增強學生進行化學實驗的安全意識,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
1.教師要努力學習并鉆研“信息技術、教育技術”等有關的專業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教學設計藝術水平,在新課改的環境下實現“信息技術與化學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
2.教師要鼓勵學生充分發揮電子書包、智能筆、移動教學設備、班級QQ群、手機微信等學習平臺的優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移動學習能力。
3.積極鼓勵教師充分發揮“化學實驗室實驗教學、多媒體網絡教學、移動教學”的優勢,不要使先進的教學設備和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成為擺設,創造一切條件提高化學實驗開課率,切實強化學生的素質教育。
總之,新課改中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符合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我們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要積極投身于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為祖國“現代化”建設,實現“中國夢”,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各級各類人才多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