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虎
(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李家山中學)
現代的教育理念倡導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把課堂還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應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而實驗課堂教學就是師生互動一種非常有效的交流方式。所以如何提高實驗課堂教學的技巧,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以下是本人根據多年教學經驗總結出的一些個人看法和建議,供讀者參考。
在物理教科書中,每一個概念、理論的提出,都會以實驗的形式加以表述或是證明。因此,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對于初中物理來說,教師應該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盡量向學生演示實驗,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和觀察。通常,物理實驗的演示有兩種方式,虛擬演示和實地演示。對于虛擬演示,通常是指不能親自操作的,只能通過其他手段模擬或類比的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動畫模擬。教師運用電化教學方式,將物理實驗或者物理現象以動畫的形式演示給學生,讓學生在不能實踐操作的情況下了解物理現象和本質。實地演示則是教師直接用實驗儀器給學生演示,實驗過程中教師可以和學生實時互動,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在實驗課上,教師要盡量讓學生去思考、發散思維,并讓學生勤動手,自己做實驗,加強對課本理論知識的鞏固和對自然規律的認識,激起學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其中,設計問題向學生提問是一個很重要的手段。學生因此會引發思考,并盡力想解決方案。
例如,在講浮力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先行提問:“如何將一個砝碼放入水盆中而不下沉?”這個問題提出后,很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大家都想拿出自己的解決方案。但是,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還沒有講解,所以學生就處于一種想解決問題又沒有方法的狀態;學生的求知欲就被激發了出來,就會認真聽講。在教師講完影響浮力的因素和浮力的利用之后,可以讓學生再來回顧課前教師提出的問題,可想而知學生便會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找到方法,同時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也會更加透徹。接著這節課,下節物理課教師可以讓學生直接在實驗室里動手操作,證明自己方案的可行性。同時選出優秀的方案,讓學生與其他學生分享,從而使所有學生都可以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互相分享,共同進步。
實驗課注重讓學生動手動腦的同時,也要緊緊與應試要求接軌,從而使學生的學習實力很好地以書面成績的形式得到印證。所以,在課后教師應加強學生的習題訓練。每個習題都有它要考查的知識點。教師在選取習題時,應當挑選有實際應用背景或以真實的物理現象為依據的問題,從而將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可以真正地學會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在習題訓練中,教師不但要注意培養、訓練學生的理論知識和解題技能,還要注意習題解答的方法和過程訓練,加強學生對物理解題規律的總結,使學生能夠在考試中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綜上所述,物理實驗課堂教學需要師生相互合作、共同動手、動腦操作,加強課后習題訓練,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1]顧明遠.教育大辭典:簡編本[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謝利民.現代教學論綱要[M].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朱鐵成.物理課程與教學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