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凌云
(福建省南平市第九中學)
對于音樂教學來說,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音樂作品和美術作品以及文學作品不同,它強調的是聽覺藝術,模糊性、多解性和抽象性是其主要特點,所以對于音樂的理解只能是依靠自身的音樂素養,然而,音樂素養的提高離不開音樂欣賞能力的提高,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注重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急不可待。筆者下面將介紹幾種提高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有效途徑:
每個人在音樂方面天分不同,學習與接受能力也因人而異,所以,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在年齡、心理和認知能力上的不同。根據不同的接受能力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做適合他們接受能力的學習計劃,以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如,學生對新鮮事物都有著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他們渴望接觸新的知識,但由于他們缺少豐富的生活經驗,對于事物的理解往往過于客觀,所以注意力難以持續集中在某件事情上,所以針對這類學生,教師應當選取篇幅較短的作品讓學生欣賞。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播放《嘎達梅林》和《二泉映月》等優美動聽的民族音樂讓學生在歡快愉悅的環境中感受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同時也可以播放莫扎特、貝多芬等世界級音樂大師的作品,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他們的情操。
聽和唱是音樂欣賞能力的重要內容,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兼顧學生聽和唱能力的培養,播放VCD 光盤、錄音磁帶等是當前音樂教學的主要方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有興趣的學生自行進行演唱,或者在播放樂器時,讓學生在傾聽音樂過后對樂器進行甄別,通過傾聽和講解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信,從而更能夠優化課堂效果。如,教師可以播放不同樂器的曲子或者多種樂器混合的曲子,讓學生識別出不同的樂器,增加學生音樂知識的培養。
教師應當選取古今中外優秀的音樂作品培養學生的樂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自由想象力的培養,增強學生旋律、力度、節奏、調式、音色等音樂要素的感知。如,教師可以比較著播放中國民族音樂和外國音樂,讓他們在欣賞中感受到不同曲子在旋律、節奏、調式等音樂要素上的不同以及音樂的異曲同工之妙。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注重師生互動。例如,教師可以在播放某首音樂作品之前對其背景或者蘊含的故事先進行講述,在激發了學生的強烈好奇心時再播放曲子,這樣就能有效地培養他們的興趣,《梁祝》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在播放這一曲子之前先向學生講述這一感人故事,這樣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樂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生擁有了音樂欣賞能力就能夠在繁忙的學業中通過欣賞音樂來緩解壓力,達到身心愉悅、凈化心靈。所以,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注重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1]王迪.給學生插上音樂的翅膀:論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音樂欣賞能力[J].科技信息,2010(07).
[2]李玲艷.巧用多種媒體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J].學生之友,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