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娜(重慶大足城南中學)
情感是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教學課程,對情感交流的需求更加強烈,情感既是一種目的,也是一種手段,探討初中英語教學情感策略是完善和提高英語教育的充分必要條件,因此,要提高英語教學效率,就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氛圍,用積極的情緒感染和鼓勵學生轉變學習動機,提高英語學習主動性。本文就對情感策略的相關問題進行簡要分析,以供讀者思考。
情感教學是以重視教育教學過程的重要教學手段,目的是使學生在愉悅的情緒中進行英語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通過情感的內化而產生積極的因素,從而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狹義的情感教育只包含情緒、情感和情操等,而廣義的情感教育擴大至興趣、態度、性格、價值觀等,就對第二語言的學習來說,學習者的情緒狀態、態度和動機則極大地影響學習者的學習有效性和持久性。初中英語教學的情感策略運用就是要盡可能地避免學生產生消極的情緒,努力提升學習者的積極情緒,產生英語學習的積極體驗,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從初中生所處的成長階段來看,初中生正處于情感的躁動期,對于學問的探究并不太熱衷,甚至還產生了一定的抵觸心理,這樣對英語教學的順利進行非常不利。若能合理利用情感教學,有助于降低學生的排斥心理,避免枯燥的“填鴨式”的傳統教學,實現師生之間積極的溝通與合作,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助學習。
英語學習環境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物理環境,一種是心理環境。物理環境可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進行布局,從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出發,延長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時間,滿足其獵奇的心理。例如,從教師課桌位置的布置來看,傳統的擺放形式為縱橫對齊,這種方式非常適合傳統的“講座”式教學,與學生的交流互動較少。將這種擺放形式換成“U”型,方便教師在“U”字內來回走動,減少了移動的時間,則大大增加了與學生接觸的機會。
教師要建立與學生之間的良好關系,就必須在課堂中與學生處于平等的地位,弱化教師的主體形象,師生關系的融洽,有助于增強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執行力,增加對英語學習的認可度。
我國初中階段的教材具有一定的滯后性,不能充分滿足語言結合實際的要求,教材作為一種指導性的書籍,應該在教學大綱的框架下,盡力挖掘更加豐富的教學內容,以理論聯系實際,啟發學生的情感。此外,交流和教學手段也應該多元化,實行競爭與合作的策略,靈活分組,或組織辯論,或進行角色扮演等。同時,語言雖然是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非語言性的交流更能與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適當增加肢體語言,流露真情實感,更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積極性。
多元化和個性化地進行激勵,有助于積累積極的情感因素,無論是口頭的正面評價,還是書面的正面評價,無形中都對學生產生了英語學習的“正能量”。教師不應拘泥于“Great”“Very good”等簡短寬泛的激勵性語言,而采用多樣的,更具體的鼓勵會讓學生感受到真誠的贊賞。
盡管影響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的因素非常之多樣,情感教學仍可以作為一個突破口,以改善英語教學效果,情感教學策略的運用,有利于縮短師生間的距離感、冷漠感,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將積極的情緒內化成英語學習的動力。
吳明強.初中英語教學情感策略運用研究[J].中學生英語,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