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國民
(南京大學附屬中學)
對話是一種基于平等、真誠、坦率的信息傳遞與交流。巴赫金曾提出過,“對話是人的存在方式”,它是生存的最低條件。而在教學過程中,不論哪種角色主導,其本質都是一種對話,它是教學的常態,貫穿于教學課堂中的每一個環節。在新課改,提倡自主探究的教學目標背景下,對話式教學已然成為一個突破口。從高中生物探究實驗來看,由于其教材的特定性,驗證性實驗較多,而學生又常常困于傳統的“聽—做—寫”的教學模式,無法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探究性培養,要想改變這種陳舊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筆者認為,可以把握對話式教學方式,從“對話”入手,將學生的認知與行動有機結合起來,切實提升學生發現、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
探究性實驗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提出實驗方案,運用實驗手段,探索未知的現象或數據,并在獲得現象和數據的基礎上,概括出實驗結論的一類實驗形式”,換言之,探究性實驗就是通過實驗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其培養科學自主的探究能力,例如,探索洋蔥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探究生長素促進植物扦插生根的最適濃度,探究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等等。通過探究實驗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探究實驗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身心水平及知識程度,設定適宜的問題,同時創造民主、寬松的課堂環境,鼓勵學生去探索和發現,而對話式教學就是追求人性化和創造性的教學方式,這一點與自主探究的教學目的不謀而合。可以說,對話式教學首先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出發,而不是從教師所教授的知識出發,換言之,就是從學生熟悉的知識開始,教師通過營造和諧、自由、民主的課堂氛圍,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思想,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話語權。教師通過對話式教學,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大膽發言,積極談論,充分利用自己所擁有的知識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在實驗的整個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實驗設計,引導學生的方式方法,而不能武斷地否定學生的實驗過程和結果,打擊他們的自尊心。
探究實驗一般包括:課題、假設、設計實驗、預期、完成實驗、觀察和記錄結果、分析結果并得出結論等以上步驟,然而大多數的生物探究實驗課堂往往都是以驗證性實驗完成的,基本是“三步走”,即實驗前教師講,學生聽;試驗中教師指導,學生做實驗;實驗后教師總結,學生完成實驗報告。把學生生物實驗單純地當成一種實驗技能來教授,學生也是被動地參與,缺少獨立的思考空間,更談不上探究性能力的培養,這種普遍的教學模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驗課堂上也是盲目跟從。要想改變這種現狀,教師的教學思維首先要變革,對話式教學的掌握便是一種創新的方式。就目前來看,對話式教學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即生本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和學生自我對話。首先,要讓學生與教材對話,學生閱讀了解自己的課本內容,本身就是一種對話,是學生的主動參與。其次是師生對話,這不等同于雙方的無目的性的暢聊,也不等同于雙方之間的知識問答,而是教師適當地充當引導的角色,教師可以根據課本上的教學內容,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組織成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討論,比如老師可以用加酶洗衣粉使用溫度的生活實例讓學生進行探討,此外,在進行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時,老師提問完蔗糖對其的影響后,可深入問題,植物細胞在硝酸鉀溶液中,為何由開始的質壁分離變成了質壁復原,這種循序漸進的問題設置,可以不斷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探究;接著是生生對話,這就需要學生之間的平等交流,教師在拋出問題后,一名學生提出線索后,其他學生參與進來,這種生生對話弱化了老師的支配作用;最后是學生的自我對話,這是一種隱性的對話,老師可以通過課堂上的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等場景發現學生的自我對話,鼓勵引導其內心的探究和思考。
綜上所述,對話式教學對高中生物探究實驗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尊重學生的自由個性的同時,切勿讓對話式教學變成了偽對話。可以說,對話式教學體現的是對學生自由、探究、創新的個性的尊重,但掌握不好這個度,往往會讓這種新的教學模式變成了偽對話。例如,在探究實驗中,老師拋出了問題,通過各種問答、討論形式讓學生各抒己見,表面看上去課堂氣氛熱烈,大家積極發言,但這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熱鬧,教師為了讓學生達到所謂的“統一思想”,會最終將學生引導到自己所預設的答案上,這就曲解了對話式教學在探究實驗中的意義。因此,在教學課堂上,要鼓勵學生進行深層次的對話,能夠觸動內心的對話,以達到真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創新精神的效果。
[1]儂雁.高中生物對話式教學[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3(12).
[2]王強.提高高中生物學科探究性學習實效的思考[J].中學時代,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