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泉源
(湖北現代教育集團)
轟轟烈烈的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以來,廣大一線化學教師熱情高漲,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新課改中,領悟新課程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課程帶來的新變化,本文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實踐談談我個人的幾點感悟。
化學新教材摒棄傳統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識的應用性,在知識傳授上重視以“觀察與思考”“活動與研究”“交流與討論”等形式出現,強調了學生主體性,注重了實踐與創新。
教材中凡是探究性實驗都沒有給出最終的實驗結論,而只是提供了實驗方法。
在教學中安排一些與生活相關的化學實驗。如,利用油脂制取肥皂;細嚼慢咽米飯或饅頭時,體會淀粉水解生成的葡萄糖的甜味;利用冷、熱洗滌劑洗餐具效果對比;水壺中的水垢可以加食醋除去。這些實驗使學生增長了見識,有助于學生對高中化學產生濃厚興趣。
在傳統教學中,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課堂被教師主宰、獨霸,學生只是配角和“應聲筒”,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發揮學生主體性。
在新課程的教學中,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從而改變學生過去的那種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現代新型的學生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自主學習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能培養學生充分的自信心,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意志力。“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時代已經過去,合作可以讓每一只“鳥”都放聲歌唱,而不只是“白靈”才歌唱。合作學習鼓勵學生為集體的共同目標去奮斗,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合作精神、創新精神、競爭意識等。探究學習能夠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主動探求新知識的平臺,從而讓學生創造性潛能得到極大的釋放。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教學行為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其實就是要求教師尊重不同學生的需要,促進學生主動發展。任何人都有自尊心,作為教師要善于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即使有嚴重缺點和缺陷的學生或者學習成績特別差的學生我們也不能鄙視,不能體罰,不能隨意批評,不能羞辱嘲笑。著名化學家諾貝爾有一句名言:“不尊重別人的自尊心,就好像一顆經不住陽光的寶石。”這句名言足以彰顯尊重的可貴!尊重他人,是贏得他人尊重的開端,老師尊重學生,師生關系才會和諧。其次要善于賞識學生,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愛好、興趣、特長。每個孩子都想成為好孩子,就像每棵莊稼都渴望成長一樣。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僅僅“傳道、授業、解惑”,教師“滿堂灌”,學生成為存儲知識的“容器”。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曾說:“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由此可見,新課程下教師必須學會引導啟發學生,而不是把現成的結論直接告訴學生。《學記》中的“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就很好地闡明了啟發性教學原則,教師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不能壓抑他們,不能包辦代替學生作出結論,而是要采取啟發式引導學生。啟發學生的思維是啟發教學的核心,學生的思維一旦得到啟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被充分地調動起來,這正是新課程思想所體現的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最終實現學生更快地進步和發展。
從古到今,中國歷史上就有很多教育家就非常重視反思,“吾日三省吾身”“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名言。新課程下教師教學反思顯得尤為重要和突出,教學反思可以讓教師盡快發現問題,然后分析問題,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樣可以不斷地提升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教學水平、知識素養等。教師在教學中通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從而達到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目的。
總之,高中化學新課程跟“課改”之前相比的確發生了不少的變化,“課改”道路注定曲折、荊棘叢生,這給一線教師出了許多難題但同時也是一種機遇。讓我們認真領悟新課程理念,全身心投入到化學新課程改革中。“有志者事竟成”,努力拼搏,不拋棄不放棄,我們堅信“課改”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1]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08.
[2]吳中明.構建高效課堂的理念與方法[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3-06.
[3]蔣敦杰,楊四耕.高中新課程理念與實施[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