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宏
(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教育局教研室)
計算機課程作為基礎教育的課程之一,已經在不少中小學開設。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而且還可以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對于培養新世紀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初中計算機教學中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的計算機知識與操作水平參差不齊、理解并掌握計算機類知識的能力各不相同等。本文針對這樣的現狀,重點探討提升初中計算機課程教學質量的途徑,以期為計算機課程的教育實施提供一些借鑒,為計算機類課程改革提供現實參考。
經過幾年的課程建設,中小學計算機課程教學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教師對于計算機課程的實施也有了一定的認識,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具體如下描述:
初中計算機類課程的內容一般只局限于系統操作、文字編排、表格處理、演示文稿制作、網頁瀏覽與搜索等。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忽視其對培養學生計算思維的作用,這將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相當一部分教師在計算機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重視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卻忽略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這一現象也體現在計算機課程理論與實驗教學之間銜接不緊密,如,實驗內容設計不科學,與理論教學存在明顯偏差等。正是這些理念的盛行,才導致了一部分中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停滯不前。
當前,有些中學計算機課程的教師是由其他課程教師兼任的,他們在計算機方面的素質參差不齊、年齡跨度較大、思想不統一、力量較為分散。中學計算機課程的師資水平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中學開展計算機課程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與實踐能力。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計算機教學可以與其他課程相結合,逐步提高學生利用計算機思維去解決其他課程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應該遵循“精講多練”的教學思想,選擇重點、難點進行講授,啟發學生的思維,并通過“多練”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親自實踐,真正實現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融會貫通,保障教學高效順暢地運行,這樣教學效果也一定會有所提升。
計算機課程是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中小學應該不斷深化計算機課程的教育教學改革,逐步適應計算機科學與信息發展的需要。各個中學的計算機教育工作者應積極建設課程資源,注重共享性與開放性,可通過學校之間、中學與其他研究機構之間的共建與協調發展的方法,充分發揮各個部門的課程優勢,共享優質課程的資源。
另外,計算機方面的課程知識更新快,教學內容應該與時俱進,汲取每個計算機專業教師的意見,不斷完善本課程內容。同時,對于課程內容的呈現形式也可以多樣化,如增加案例、項目實訓等,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動手操作能力。
一方面,要想提升初中計算機課程的教學質量,師資隊伍的觀念轉變與知識更新至關重要。學校應該定期聘請專家、學者舉辦學術講座、系統培訓等,同時可以通過“傳幫帶”的方式讓優秀的、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帶領新教師更好、更快地融入計算機課程的教學中,從而確保教學隊伍的知識水平能夠與時俱進。也可引進高素質的教師承擔初中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注重師資隊伍在學歷結構、職稱、年齡等各個方面的優化配置。
另一方面,可進一步拓展計算機課程的考核內容,如設置實踐考核、項目考核,注意適當減少冗余的考試內容,也可為學生創設真實的工作情境,讓學生在考核中體驗計算機實際工作的過程。同時,計算機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僅憑一次考試并不能完全考核出學生的學習水平,可考慮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各個地區的中學也可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對計算機課程考核的比例進行適當調整,以更全面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水平,更好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要想真正上好計算機課程的每一節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更新觀念,大膽嘗試,去適應素質教育方面的要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談曉霞.淺談新課標背景下的初中計算機教學[J].科普童話,2014.
[2]林勇,伊曉麗.中學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途徑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