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林
(貴州省劍河縣民族高級中學)
所謂創造性教學,就是根據創新的指導思想和教學原則,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規律,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和創新能力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它包括兩方面的含義:(1)教師要創造性地理解和把握所教學科的內容和結構,并結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已有知識經驗設計教法,實現創造性地教;(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充分的主體體驗,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掌握知識,而且能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并培養起主動探索、勇于創造的精神和個性,實現創造性地學。教師創造性地教和學生創造性地學是創造性教學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其中創造性地教是手段,實現創造性地學是目的,二者既相互獨立,又互相聯系,統一于創造性教學這一整體之中。
化學課要實現創造性教學,就必須緊扣學科特點,緊密結合科學發展前沿,與相鄰學科甚至是社會科學中的某些知識聯系起來,綜合考慮,因材施教。高中化學教材中的內容具有很強的人文性、現實性及實效性,其中蘊涵著豐富的創造性教育因素,需要我們去挖掘、開發和設計。例如,在學習“烴的燃燒規律”這一專題時,教師可以結合“石油和煤”一節給出的資料中介紹液化石油氣作為本專題的起點進行設問:“同學們知道平時家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嗎?”這個問題學生比較好回答,因為資料中已說明其主要成分有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緊接著教師可以結合國家正在發生的重大事件進一步設問:“西氣東輸工程竣工了,更多普通百姓家里可以更方便地使用天然氣,那么,家中使用的灶具就得以改進。請大家從理論上分析一下,應該怎樣改進?”于是學生就會積極利用已有知識來分析解決這一貼近生活的實際問題,從而得出“應該調節天然氣與空氣進氣量的比例”的結論。
化學課要實現創造性教學,需要教師具備高超的教學藝術來指導學生創造性地學。化學教材內容涵蓋寬泛,語言文字豐富多彩,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因此,教師可以靈活運用情境創設法、探索發現法、問題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為學生創建一個自由發展的舞臺,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例如,在學習“合成材料”時,筆者就把情境創設法和問題教學法結合起來使用。首先,筆者和學生共同觀看專題紀錄片《白色惡魔——塑料垃圾》,當學生看到白色垃圾污染環境、危害人類健康時,許多學生面帶憂慮。這時,筆者抓住時機點出:人類面臨嚴峻的環境問題,我們要積極行動起來,依法保護共有的家園。同學們此時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而后,師生共同歸納出問題:(1)什么是合成高分子材料?它的結構特點和基本性質怎樣?(2)應用塑料等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利弊各是什么?我們應該怎樣避免它們帶來的環境問題?(3)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如何依法保護環境?怎樣運用所學知識落實環保行動?學生都積極翻閱教材、查找資料,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許多學生聯系實際講述白色污染及其危害。這樣的化學課學生愛學、樂學,并能學以致用,以前那種感覺化學課枯燥乏味的局面蕩然無存,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空前高漲,內在的創造潛能得以充分發揮。
現代研究表明:學生有了豐富的記憶儲備,才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而記憶儲備對個體創造性的影響作用不僅在于量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質的好壞。合理、開放、系統、靈活的知識結構有助于創造,反之則阻礙創造潛能的發揮。
為了使學生形成合理、開放、系統、靈活的知識結構,我們在教學中創造性地構建并運用了“綱要信號法”教學法,即把文字和符號、圖形結合起來,在黑板上構成一幅圖文兼備的板書。我們在教學中創造性地把教材要點精心編制成文字、圖形等各種“信號”,在課堂上通過師導生探,提綱挈領、簡明扼要地把所需掌握的知識表示出來,最后小結時形成一幅完美且脈絡清晰的板書。這種方法,板書中有圖、有文、有表,形式新穎、醒目;書寫簡明、清楚;內容扼要、完整;寓意深刻、豐富。同時,板書中的關鍵性詞語、符號和其他信號又能使學生把知識點加以壓縮或擴展,形成“腦圖”,牢記不忘。其精髓是讓學生充分理解教材的邏輯結構圖式,然后,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和運用。我們的體會是:它是簡明的圖案,但又不是簡單的圖案,而是運動著的信息——迂回曲折的思路發展;它能幫助學生記憶,但又不是單純地記住,而主要是理解、領會、掌握;這不僅僅是一般的智力活動,而是一種創造性的智力活動。因此,“綱要信號法”是創造性教學的一個理想、得力的教學方法。
實踐證明,化學課創造性教學是對傳統教育教學觀及教學模式的“揚棄”,它能充分體現教育教學的規律和發展方向,符合素質教育要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因此,它不失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方法。
[1]周明星.學校教育創新理論書系[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1999.
[2]中學生創造性思維高二降至最低[N].中國青年報,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