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麗紅
(湖北省十堰市第五中學)
新課標提出“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高效地完成地理學科的教學目標。如何進行初中地理有效教學的課題就擺到了每個地理教師的面前。作為中考科目的初中地理,在教學實踐中處境尷尬,教學質量差強人意。這就要求地理教師轉變觀念,以先進的教育理念融入地理教學,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探討有效教學。
在地理課堂上,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應該貫穿于教學始終。教師要運用精彩的教學語言激發(fā)學生興趣,將學生感興趣的知識如典故、軼事、時政等適時引入課堂,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得以充分發(fā)揮。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取舍、補充教學內容,“用”好教材。結合學生總體學情,適度進行教學內容的增補或刪減。如,在八年級分區(qū)地理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所在區(qū)域的地形氣候等自然環(huán)境特點,有意識地充實內容,適當增加一些學生身邊的他們喜聞樂見的相關內容。
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用心設計問題情境,為學生的有效探究鋪路。如,在學習“我國的水資源”時,設計如下問題:(1)為什么要實行跨流域調水?(2)我省的丹江口水庫成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取水點的優(yōu)勢體現在哪里?(3)跨流域調水工程解決了什么問題?這三個問題從身邊現象入手,對學生有一定吸引力。學生經過交流探討獲得新知。
課堂上,教師應注意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教師引導學生將地理知識落實到生活中。如,在學習地圖時,引導學生將十堰市地圖、湖北省地圖進行比較,得出“比例尺不同,內容詳略不同”的結論。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參與教學的程度,不失時機地在各個環(huán)節(jié)激勵學生,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給予期待或鼓勵,注意維護學生的自尊心,調動他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使學生人人都覺得“我能行”“我愿意嘗試”,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再如,在學習“中國行政區(qū)劃”時,讓學生觀察各省級行政區(qū)劃的輪廓,找到識記的有效辦法。有的學生說青海像一只兔子,有的學生說陜西像兵馬俑。每一種方法教師都給予客觀積極的評價,同時,教師要教給學生科學記憶的方法,而非死記硬背。
總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要充分體現新課標的要求,教學過程應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思想,不斷調動學習積極性,促進有效教學。
阮紅芳,靳玉樂.有效教學論析[J].當代教育論壇,2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