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量
(重慶市云陽縣雙土九年制學校)
幾十年來,英語教學的研究和實踐已經取得豐碩的成果。但是農村學校都存在很多問題,與同年級學科存在很大差距。雖說英語與其他學科存在巨大的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異,但大部分學生英語成績低差主要對其缺乏興趣或者興趣喪失造成的。在英語教學中如何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已成為我們不可忽視的問題。在英語教育教學實踐中,也只有解決這問題,才能把學生從“要我學”的窘況中走出來,才能變為“我要學、我會學”。
農村中學生基本上對英語不感興趣。進入中學后第一次接觸到英語,他們對英語有新鮮感,特別是對英語的書寫和發音非常好奇,因此,前幾周學習勁頭特別足。時間一長,大部分學生對英語的新鮮感消失,隨之而來的英語學習的困難讓他們煩惱、困惑、無助、迷茫、絕望,他們就會萌發這樣的念頭:“英語為什么這么難?”“學習英語有什么好處?”“學習英語比下地獄還難受。”“我就是不學習英語。”……所以,他們越來越不愿意記單詞,他們越來越不愿意讀英語課文,他們越來越不喜歡英語老師,成績一落千丈。
學生的英語學習為什么會存在這種情況呢?我想從兩個層面來談談。
從心理學方面分析,學生開始接觸到英語只有新鮮感,還沒有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新鮮感不是興趣。新鮮感是人們第一次接觸到新的事物對其產生的濃厚熱情,想立即去了解事物的一種感覺。興趣是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傾向。新鮮感有時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有時對事物的新鮮感會轉移成對某種興趣,新鮮感是低層次的,興趣是高層次的。對事物產生的興趣會與情感和意志相結合,對人類認識事物產生積極主動地作用。
其次是英語學習遇到了問題。(1)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不了英語學習的特點和規律,缺乏必要的學法指導,不良的聽課習慣,從而導致學習之路處處被動,事倍功半。(2)教材因素。仁愛版教材起始階段難度系數不大,但是內容多,七年級上下冊加的內容太多而讓學生無法適應。新目標英語教材每個單元相對獨立,缺少鏈接,很容易造成知識的大面積遺忘。英語新課標要求學生在詞匯量掌握上超過一千個單詞,許多單詞的拼寫和記憶較難,學生難以識記。(3)教師因素。教師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式單調、老套,有的教師駕馭教材能力不足,把生動活潑的語言情景教學變成乏味的知識傳授。
為了切實提高和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我查閱了相關資料,與周邊學校的英語教師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和交流,結合農村學校孩子學習英語的實際和現狀,提出以下幾點供大家商榷。
1.因材施教,活用教材,階梯目標。從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來談,我們可以將初一新生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編成實驗班,重點以現行課標為綱,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智力因素,追求優異的學習成績,為升入高一級學校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部分變成普通班,學校結合學生實際自行編制英語學習目標,同一本教材,但教師可以只引導學生學習部分簡單的內容,多學習口語,多上活動課,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多用英語的習慣。這樣因材施教,既可以讓優生吃飽,又能讓學困生有所提高,這是“吃大鍋飯”“搞一刀切”的教育機制和方式永遠無法比擬的。
2.加強英語教師培訓,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農村中學的英語教師大多是非英語專業畢業。雖說近兩年英語專業的教師越來越多,但相比較而言,他們只占其中很小的比例。非英語專業的英語教師專業素質比較低,業務能力不強,這勢必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勢必影響英語課堂的優化。盡管上級主管部門特別重視英語教師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的提高,各種培訓也層出不窮,但是愿意參加英語教師培訓的教師卻很少。他們認為培訓效果沒有期望中的好。
3.全新管理,人性化考核。教師是教育目的的實施者,教育活動的設計者、領導者和組織者。要提高農村學校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進一步提高英語課堂效率和英語教學質量,學校要提高每一位英語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光把學生分成實驗班和普通班,學校同時也出臺兩套考核英語教師的制度,實驗班的教師可以從教學成績方面去考核起績效,而普通班級的教師考核則與學生的口語水平、學生學英語用英語的程度、及活動開展方面入手。學校的制度放開了,教師的考核多樣化,讓他們卸下了各種思想包袱,都有獲得平等的機會取得最高的教學獎。只有教師的積極性調動了起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才能落到實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才能被激發和保持下去。
4.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學質量的提高和課堂優化的實踐性研究都要從教學中去入手。學生只有在高效的課堂中愉快地學習,克服一個又一個難點,體驗一個又一個成功的喜悅,成績越來越好,他們的興趣才能被激發出來,也才能保持下去,最終才能被家長和社會所接受。反之,如果教師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式單調,一味地知識傳授,盲目追求升學率,一味強調考試,忽略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也不會對這樣的課堂和學科感興趣的。
5.注意建立保持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英語教學的實質是交流過程,是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活動形成認識、掌握和運用英語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心靈碰撞、情感的交融會使教育活動釋放出巨大的潛能。在教學中,教師有責任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教師要以飽滿的深情來感染學生,循循善誘,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教師要有耐心,在課堂交流過程中,教師不能輕易打斷學生的發言,盡量啟發學生。我們更應面向全體學生,調動全體學生的興趣。
6.學以致用,升華提高。學校和教師應盡可能地創造機會開展英語活動,引導學生表演英語節目,鼓勵師生在校園內多用英語交流,一個詞一句話都行。雖然開始階段肯定有難度,但要堅持下去,英語教師要隨時激發和引導學生在校園用英語交流,達到“學以致用、以用促學”的良性循環,豈不妙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農村初中的英語教師,實施山區英語素質教育應該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切實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為提高英語課堂效率、英語教學質量貢獻綿薄之力。愿各位英語教師精誠團結、相互交流,為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英語課堂效率和英語教學質量作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