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雪蓮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農業大學附屬中學)
根據歷屆中考教學,不難發現有個怪象:學生對政治這門學科的興趣和成績隨著年級的上升在降低。開始學生發現七年級、八年級上冊的內容比較容易懂,有些內容甚至不聽講都能理解,再加上老師考前指導,歸納考點,學生會輕松取得好成績。但從八年級下冊開始出現學生聽不懂、教學內容抽象、老師很難講的問題,導致學生成績不理想。這種現象是怎么形成的?
究其原因,我們會發現八年級下冊、九年級思想品德課的目的是讓學生學習基本的法律常識,了解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政策。這就要求學生對時事新聞要有一定的了解,結合課本的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然而大部分學生對時事的認知幾乎是空白的,有些學生甚至從來不看新聞。而中考試題也是重視對社會生活中熱點時政問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查。但由于學生對于這些時政知識知之甚少,所以老師講的很多知識在學生看來就是理論,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這種教學根本不能達到應對中考的目的,更不用說中考取得理想的成績了。所以,要改變上述這種狀況,就必須加強思想品德教學與時事教學兩者的融合。
從八年級下冊開始,我在每節課前設計了一個環節,這個環節就叫“法律速遞”,到九年級,我將在課前設計一個環節叫“新聞小播報”。我對學生的課前演講提出明確要求:必須是最近、最新新聞,而且時政內容結合課堂中內容展開。這樣有效地把課堂的內容與時政實際結合起來。既增長了學生的知識,又擴大了他們的視野。下面淺談一下時政新聞走進政治課堂的教學作用:
自從這學期加入“法律速遞”后,學生開始關注一些最新的新聞案件。如關注中央2臺的“消費主張”和中央12臺的“法律大講堂”等電視欄目。這些新聞案例豐富生動而且還與教材有一定聯系,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因此,結合時事講解,把理論教學與時事新聞熱點問題有機結合起來,運用準確的觀點和方法去觀察、分析重大熱點問題并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對政治學科的濃厚興趣。
結合時事新聞進行教學,它能賦予學生以銳利的眼光和智慧的頭腦,去判斷和分析社會政治現象。例如,讓學生認識到當前我國教育問題為什么是現代化建設中的主要問題時,我引用了國家領導人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一個國家強不強,關鍵是要有一流的教育,培養一流的人才、創造一流的科技,才能成為一流的國家”。說完之后,讓學生理解并總結教育對于國家有何意義?學生從中很快就歸納出了答案。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促使學生關心社會生活。
通過這學期的教學實踐,發現結合時事進行教學有重要的作用,但也要合理選擇和運用時政材料,要始終把教材放在中心位置,時政圍繞教材展開,時政材料只能作為有益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