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傳壯
(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第二中學)
許多學校特別是一些比較年輕的學校都面臨著這樣一些問題:如何使學校邁入和諧、有序的良性發展軌道?如何使學校競爭力迅速提升?如何使學校工作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諸如此類的問題。筆者認為,作為一個微型的社會結構,學校要走上一條和諧、有序、高效的良性發展之路,必須在以下七方面做出努力,也就是做好“七個一工程”。
什么是一個好的學校,那就是無論學校領導、老師有何變化,這個學校都能夠正常高效地運行。而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就必須有一套系統、有效的規章制度與管理機制,使學校每一位成員都能夠明確自己的職責與使命,都能夠結合學校的規章制度去積極、主動、穩妥地開展工作。
任何學校都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規章制度,但我們真正要關注的是:這些制度是否符合學校的發展目標?這些制度是否符合師生的價值追求?這些制度是否切實有效?目前,在學校發展中,還存在著只重視規章制度建設,而忽視其應用價值的傾向。我認為,對學校工作有較大影響的規章制度主要是:首先是規范全校整體工作的《學校章程》、其次是依據《學校章程》細化的二級制度,如規范領導行為的《崗位職責》、規范教師行為的《教學常規》、規范學生行為的《學生常規》以及《激勵與問責機制》等。當然,學校制度絕不僅限于上述幾種,但我認為學校各方面的規章制度實際上都是發端于此。所以,學校要重視基本制度的規劃,要避免照搬照抄,要結合自身發展的現狀和前景進行靈活的設計,力爭做到全面、簡明、有效。
這個核心應該能夠把握時代脈絡,應該能夠洞察教情、學情,應該有系統的理論素養,應該有艱苦創業的勇氣,應該有調動有利資源的膽識,應該有無私奉獻的精神,應該有切合實際的創新行動。
目前,在部分學校的領導團隊中,實際上還存在著一些“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情況,我認為解決途徑無非有三條:一是要發揮教師的監督職責。面臨不合理現象時教師要發揮好工會組織或教工大會的職責;二是要發揮好學生及家長的監督職責,要建立一種暢通的社會評價反饋機制;三是要發揮教育主管部門的考核職責。要把干部的聘用或考核真正納入一種常規、有效的程序,力求各級干部處于一種可控、可管、可調、可變的狀態中。
目前,新課程改革已經在大江南北迅速展開,每個教師都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如何迅速適應新教育的發展要求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需要特別關注的是:教師隊伍的樂業精神如何?教師的科研能力如何?
從教學角度而言,目前還或多或少的存在著兩類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是年輕教師的成長問題;二是老教師的責任心問題。對于年輕教師,如果是腳踏實地、虛心好學、開拓創新自然是好事,完全可以迅速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但個別情況依然存在,例如,在日常備課中,有的教師不認真鉆研課標要求,不認真分析學情,不認真分析教材,不精選訓練題,而是從網上下載一些內容或從資料中抄錄一些內容去照本宣科。又如,在進行科研方面,有的教師不結合自己的積累與學習去認真思考,這能對老師的自身發展帶來助力嗎?毫無疑問,老教師的教學經驗是豐富的,也確實為教育工作付出過許多,他們是值得尊敬的!但是對于部分老教師,特別是部分晉升高級職稱的老教師而言,同樣存在著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那就是職業懈怠。
對于上述情況,我們不能坦然面對,需要有效解決,因為任何學校的良性發展都離不開艱苦奮斗,離不開科學求真。一方面,老師要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和業務修養;另一方面,學校要通過教育來引導,通過制度來規范,通過考核聘任來督促。我想,對于每一位教師而言,無論是年輕教師還是教有所成的老教師,都應該時刻銘記我們的誓言,只要我們時時體會一下我們的誓詞,想一想我們的選擇與職責,我想答案會有的。
一般情況下,我們比較習慣于突出教師的主導地位,總認為教師是“傳道者”,相當程度上是“先知者”,自然責無旁貸擔負著教育引導學生的重任,所以,不可避免地存在著把教師的意志強加于學生身上、要求學生循規蹈矩的情況。毫無疑問,這不是一個學校健康發展的表現,也不可能帶來學校的良性發展。
筆者認為,要想實現“為了一切學生”的素質教育要求,要想實現學校和諧有序地高效發展,必須充分發揮好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從如下幾方面來體現:(1)學生入校后要持續有效地進行勵志教育,讓學生不僅對未來有一個比較明確的發展目標,而且能夠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切實有效地為此付出努力;(2)要對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規劃指導,并提供盡可能多樣化的課程套餐,讓學生依據自身實際與發展目標去自由選擇;(3)要構建一支積極主動的班級自主管理團隊,良好的學風不僅依賴于教師的引導,更依賴于學生集體作用的發揮;(4)作為學生自主管理的主要載體,學生會、團委、家委會在學校日常管理中的作用要充分發揮,要讓學生積極行動起來,只有讓學生動起來才會使學校工作更有效;(5)學校要對學生中涌現的各方面的先進榜樣及時進行表彰激勵,借以引導學校良好風氣的發展;(6)要構建學生和學校之間的良好溝通渠道,這樣才更容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夠更好地溝通學校發展和學生要求之間的問題,也就有助于學校的和諧發展。
古語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同樣,在學校的發展中,要實現和諧、有序地高效發展,既要有軟件建設的保障,又要有硬件建設的保障。
學校后勤工作是一個繁雜而細致的過程,既涉及花花草草的小事,又會涉及設備購置、校園建設等大事,要想做好服務保障工作,不僅需要責任心,更需要專業素養。就目前的學校工作而言,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必須有一個職責分明的后勤管理架構,實施崗位責任制;(2)必須有一個規范的后勤管理制度,措施明細化;(3)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問題應對機制,保證反應高效;(4)必須有一個有效的監督考核機制,財務要公開。
任何企業或單位的工作要想有序高效地運行,去開創更佳的業績,不僅需要有規范的制度,更需要有相應的激勵機制,不斷激發成員的工作熱情。教師作為社會的普通一員,同樣需要認可、需要激勵。
為此,學校要鼓舞老師的干勁,要達到有序高效地運行,必須有一套完善可行的績效考核的激勵方案。從實際來看,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崗位職責必須分明,要杜絕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局面;(2)必須側重于一線教師,側重于班主任(或主任導師),因為畢竟學校的工作最終要靠他們去落實;(3)激勵措施除注重物質獎勵外,還要側重于老師的業務進修和未來發展;(4)激勵要及時,要注重過程考核,要落實細節管理,要靠事實講話而不是人情;(5)要切實發揮好教代會的職責,并及時結合形勢的發展進行激勵方案的修改完善。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也常說:“學校無小事、事事皆教育”,可見,環境對人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在創建“和諧校園”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自然環境的美化,更要關注人文環境的培育。從實際來看,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學校要在不斷改善工作條件與提高教師待遇的同時,提高師德修養和綜合素質,不能單純以學生成績來衡量教師的教育能力;(2)要努力在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老師之間構建一種平等、友善、互助、和諧的人際關系。要引導學生“博學于文,約之以禮”“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努力構建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努力改進傳統的強調“師道尊嚴”的師生關系,努力構建新型的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要倡導“德不孤,必有鄰”,努力構建健康的同事關系;(3)對于師生中存在的疑難問題,要切實有效地加以解決,避免學校內消極情緒和矛盾的積累,進而推進學校各項事業的穩步前進;(4)要以開放的心態去接受社會的監督和兄弟學校的競爭,努力把學校工作與區域內社會的發展相聯系,努力在“和諧社區”的構建中發揮積極作用。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這是我們在發展中要努力追求的目標。可喜的是,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已經有許多學校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且積累了許多經驗。在如何構建一條和諧、有序、高效的發展之路方面,我們都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只要我們愿意,只要我們有真正想創一番事業的決心,只要我們勇于學習與創新,只要我們甘于奉獻、樂于求真,我們一定會走向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