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愛珍
(山西省呂梁職業中專)
愉快教育法主要是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來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這種教學方法的產生,為枯燥乏味的傳統教育模式注入了新的血液。
那么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實施愉快教學法呢?
教學活動是師生間的雙邊活動,是師生交流的方式之一。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伴隨著強烈的情感活動,沒有情感就沒有交流。而愉快教學法正是這樣一種伴隨著情感的教育模式,是一種滲透著愛的教育,教師對教育事業的鐘愛,對學生的摯愛,對所教學科的熱愛,都能喚起學生對學習知識的濃厚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地搞好學習。
在實施愉快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情感修養和藝術素養,上課時要把自己的心境調到最佳狀態。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思維敏捷開闊,解決問題迅速有效,才能運用清晰、準確、生動的語言和自然、愉快、豐富的表情美化教學環境和教育對象,從而與學生建立一種和睦、愉快、融洽的關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某一學科的濃厚興趣,不但可以提高他們對該學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對教學效果也有著直接的影響,而良好的教學效果有事產生興趣的源泉,對興趣有著極大的反作用。
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施愉快教學法,使學生主動愉快地接受知識,教師就要在教學中對學生多進行啟發誘導,引導他們善于動腦,創造性地學習,要多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進行鼓勵表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使他們愉快學習。教師在教學中如果引導得當,會培養學生對知識不斷追求的精神和不甘人后的競爭精神。反之,會挫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導致自卑心理的出現。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面部表情要輕松,要親切。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多說Good,Yes,OK。即使回答錯了,也要說Good,But...。要多鼓勵,少批評,增強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使他們勇于回答問題,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中專生的“注意”持久和自控能力普遍較差。他們的興趣和激情取決于教師講課內容是否有趣味,講練方法是否形象生動。故而教師應改變傳統的單一授課模式,采用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手段,使學生不厭倦,不分心,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英語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既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學生運用語言能力的主要途徑。在教學中,我指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它不僅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鍛煉自己的機會,而且還集娛樂性、表演性、實踐性于一體,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學習興趣,使他們克服了把學習當負擔的不良心態,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提高了教學效果。
學生的厭學情緒一方面由于對學習的認識不夠,更重要的是由于過重的課業負擔。若能合理布局課堂教學,科學分配作業,就能使學生克服厭學情緒,從而愉快學習。因此,我在教學中,對每一節課的重點難度、密度、速度都精心設計,合理安排,不搞“滿堂灌”。對于不同成績的學生還進行同堂分組教學,提出了不同要求,不搞“一刀切”。對于客戶練習,也只是精心選擇有代表性的題目,不搞“題海戰術”,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消化、吸收所學知識。這樣,學生便學得愉快,練得輕松,每天都能以良好的心態學習,對提高教學效率大有裨益。
總之,教學實踐證明,在英語教學中實施愉快教學法,的確減輕了學生負擔,提高了學習質量,真正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
[1]肖嫚.互動式教學模式與英語口語能力培養[J].科技信息,2009(02).
[2]揚自儉.語言多學科研究與應用:上下[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2.
[3]王寅.語義理論與語言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4]黃國文.語篇與語言的功能[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