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文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勒流中學)
這幾年的英語教學中,經歷著學校各種各樣的教學改革,學校的發展越來越好,我也成長很多,我認為無論教學的改革怎樣,有一種教學方法是可以用到我們英語課堂上的,那就是教師肢體語言在英語教學中的使用。我們知道,現在的課堂再也不能像我們上學的時候那樣,英語的課堂幾乎是老師不停地在講臺上講,我們不停地在本子上寫。我國最新頒布的英語教學大綱鼓勵老師在課堂中創造豐富多彩的外語環境,這就意味著老師要竭盡全力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方法向學生傳達高質量的外語輸入信息,因為高質量的輸入才會讓學生有高質量的輸出。當今的英語教師應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并更好地組織課堂教學,使其達到最佳教學效果,除傳統的教學方法外,更需要借助于一些類似于面部表情或身體動作的肢體語言。這能夠幫助教師把教學內容和意思表達得更生動、更清晰、更準確,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最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另一方面,我們知道中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不算長,對于英語老師在課堂上語言他們有時候不能完全地理解,他們聽、說、讀、寫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被受到限制,但是肢體語言就能彌補這方面的不足,運用肢體語言之后,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老師的話語。
簡而言之,肢體語言是由手勢、面部表情和肢體運動等所組成的一種無聲語言。英語教師在課堂上的肢體語言的種類有很多,比如,老師的面部表情、目光接觸、走路的姿勢等。
在所有的肢體語言中,我認為在上課中眼神的交流至關重要,做班主任的這幾年,有一些學生對我反映,說:“老師,我們班的學生都不怎么喜歡上某某老師的課。”我問:“為什么?這個老師很慈祥,而且知識很淵博啊。”學生回答:“班主任,這個老師是講得很好,就是有一點,他上課的時候從來都不看我們,不是盯著角落,就是看著黑板,就是不看我們。”
從這之后,我也才明白,教師在上課中知識講的好壞固然重要,但是眼神的交流同樣也不可缺少。當學生的回答特別好、特別正確的時候,學生需要我們肯定的眼神,他們畢竟是十幾歲的孩子,他們很需要我們的肯定與贊揚。如果學生站起來之后,有哪個題不會了,或者是他太緊張了,不敢說話了,那教師的眼神應該是包容的、鼓勵的、等待的,要傳遞給他們的意思是:孩子,別著急,老師等著你。當學生上課開小差,比如,小組之間交頭接耳或者發呆的時候,這時候教師不能在全班面前來批評他,一種原因是他會很沒有面子,二是又會影響其他人,所以,這時候教師就應該借助眼神進行交流,但是這種眼神我自認為是要犀利一些的,帶有一些警告意味的,要傳遞給他的信息是:如果你再這樣的話,那我可不會這么輕易地放過你了。記得我寫過一篇班主任的論文,我寫道,作為一名班主任,有時候光是愛心是不夠的,適當的嚴厲是必須的。眼神交流也如此,我們可以回想一下,我們身邊有一些很有氣場的人,每當他一走進來的時候,我們頓然會覺得屋子里的整個氣氛都變了,我們再仔細地想一想,正是他的面部表情,特別是眼神,起到了這種強大氣場作用。
教師就像一個藝術家一樣,應該具備看問題的視角,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正在看著我的一舉一動”。教師平時的眼神應該短而且柔軟,讓學生覺得老師的眼神里充滿了真誠、平等,并讓學生喜歡。
雖然我所教的是高中,但是當我講授新單詞或者是課堂用語時,學生還是有時不能理解,這時候肢體語言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記得自己在課堂上對肢體語言的運用最深刻的一個例子,是講到Mr Bean的這一課,當學生看完視頻后復述課文,學生的理解能力很強,復述的也很到位。
教師在班級的行走在課堂上也很重要,比如說,當學生做題的時候,教師應該步伐輕盈地走近學生,這樣學生才不會認為教師是高高在上的,不可靠近的。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的高中英語模塊七的U 20正好講到肢體語言的重要性,剛上課的時候,我自己做出許多手勢讓學生去猜,比如說舉起我的右手,拇指和是指擺成圓圈的形狀,其他手指翹起來,我問他們:“這個手勢是什么意思啊?”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很不以為然地說:“老師,so easy!這是‘OK’的意思啊。”我笑了笑說:“對了,可是這個手勢還有其他含義啊,你們知道嗎?”學生有些迷惑了,還有什么呢?我說:“同學們,這個手勢在其他的國家代表著其他的含義。”學生等不及了,我又接著說:“那我們就學習今天的課文,看看這個手勢到底還有什么其他的含義,并且什么原因賦予了它其他的含義呢?”這個時候學生很開心也很渴望去學習,這個方法既簡單又有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肢體語言只是用來協助教師上課的,當學生對老師的指令或講解不明確時,如果這時借助肢體語言能夠解決問題時,那我們就應該使用肢體語言。肢體語言最好用于一種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的過渡階段,比如說,學生進入新的班級,對老師的課堂還不是很熟習,這時候就需要一種方式去起到這樣的作用。當學生熟習老師的教學方法和口語時,教師必須減少肢體語言的使用,只能在必要的時候使用。
肢體語言不是越夸張越好的,如果肢體語言做不到位,就不會提起學生的注意,可是如果肢體語言太過夸張,可能會使學生的哄堂大笑,導致專注力轉移等。所以,教師在使用肢體語言時應注意它的量和度,才能讓肢體語言成為我們最好的與學生溝通的工具,也使課堂更加活躍。
英語這門學科的學習對于一些學生來說是有困難的,很多學生喜歡三、四個圍在一起討論數學題,他們寧愿花很長時間在討論數學題上,也不愿意花上十分鐘的時間在英語的學習中,特別是理科班的男生。他們覺的書本上的英文字母簡直就是天書,甚至有些學生討厭學習英語。可是,無論從高考的角度還是從日常生活中的運用上,英語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適當的肢體語言會使學生覺得英語沒有他們想象的那么難,還是有趣味性的。
通過肢體語言,教師可以在英語課堂上少說中文,用肢體語言做一個過渡階段,慢慢增加說英語的次數,配合肢體語言,讓學生容易掌握更多的英語詞匯。
教師合適的肢體語言,會很大程度上增進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特別是班主任,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會感染著學生,教師的肢體語言不僅教授學生知識,最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在與人交往的時候該如何使用自己的肢體語言,更教會他們該怎么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