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柳軍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 財經與物流管理系,廣西 柳州 545006)
(1)綠色物流有利于柳州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這對于我國發展綠色物流具有指導性意義,即明確了物流業必須要走“綠色之路”。大力發展綠色物流,將成為物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柳州作為廣西最大的工業城市,工業各環節中產生污染較為多,加強工業物流綠色建設有利于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保護生態平衡,有利于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減少流通污染,優化柳州生存環境。作為傳統的工業城市,工業污染一直是柳州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從1985-1995年,柳州市酸雨污染嚴重,酸雨頻率最高時曾達98.5%,有“十雨九酸”之說,被列為全國四大酸雨城市之一。隨著工業布局的調整,工業企業環保設施設備的升級,柳州的環境又了很大的改進。但是,隨著工業規模的擴大,污染問題又突出出來,而現在的污染有很大部分來源于流通過程中造成的污染。隨著工業規模的擴大,原材料及產成品物流量增大,在流通過程中,這些物品所帶來的運輸工具廢氣排放、原材料粉塵等都會對柳州的環境帶來較大的污染。
(3)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柳州工業企業競爭力。綠色物流的實施,可以通過集約、優化各種資源使用,實現壓縮成本的目的,并從中獲利。資源集約程度越高,成本壓縮程度也越高,企業的利潤空間就越大。所以從成本的角度來看,企業實施綠色化改造不僅不會降低企業的競爭力,反而提高企業資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4)加強供應鏈合作,提升柳州工業層次。工業物流綠色化改造需要供應鏈上所有企業的協作進行。工業物流綠色化改造是從原材料運輸、原材料倉儲、生產物流、半成品物流、產成品倉儲、產成品運輸、回收物流、廢棄物物流等整個物流環節進行的全面改造。改造的過程中,整條供應鏈中的企業都獲得資源使用效率的提升,從而提升了工業企業產業鏈條的管理和運營的層次,從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向集約型管理模式邁進。
(5)工業物流綠色化是柳州建立城市形象,促進經濟升級和城市轉型的基礎以及重點所在。通過對工業物流進行綠色化改造,降低工業流通環節對社會造成的污染,優化城市的生存環境,為城市轉型奠定基礎;通過對工業物流進行綠色化改造,提升工業企業的資源利用效率,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全面提升工業企業供應鏈的效率,提升工業層次,實現產業的升級。構筑既符合社會可持續發展要求,又符合工業產業發展要求的綠色物流系統是柳州建立城市形象,促進經濟升級和城市轉型的基礎以及重點所在。
伴隨著柳州工業的發展,柳州市工業物流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工業物流企業服務模式不斷創新,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為柳州市工業物流綠色化改造奠定了相當的基礎。
(1)工業物流規模不斷擴大,為綠色物流實施留出空間。伴隨著柳州經濟規模的不斷提升,社會的物流總額也大幅度提升。而在全社會物流總額中,工業品物流占90%左右;在工業品制造和流通過程中,約90%以上的時間是在倉儲、運輸等物流環節運營。根據柳州市工信委行業數據統計,2010 年,僅以柳鋼1000 萬t 年產量計算,其原材料(包括鐵礦石、煤炭等)所需物流量,就達到4500 萬t 以上,以此類推到汽車、機械、化工等行業,當前,柳州工業物流的總量應達到1 億t 左右,加上商貿、農產品等物流產品,全市社會物流總量應達到1.4-1.6億t 左右。工業物流規模的擴大,為物流功能的改善,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物流的綠色化改造留出了空間。
(2)工業布局調整,適應綠色物流發展。柳州作為傳統的工業城市,原有的工業企業主要集中在市區,這一狀況造成了城市污染比較嚴重的局面。隨著柳州對城市環保的重視,市區的污染企業逐漸向市區外進行搬遷,逐漸形成了柳州現有的工業布局,在城市西部及外圍,布局七個工業片區,即柳西工業片區、西鵝工業片區、陽和工業園區、柳北工業區、白露工業片區、河東高新工業區和新興工業區。工業布局的調整重新對工業企業進行了分類集中規劃,為理清污染治理思路奠定了基礎。另外,分類集中的規劃工業業態,為物流精細化運營管理、專業化物流的引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而更好地適應工業物流綠色化改造的要求。
(3)工業物流企業專業化程度較高。目前,柳州市部分工業物流企業正逐步由傳統的運輸、倉儲、貨運向專業化、規模化和差異化方向發展,積極拓展供應鏈一體化服務、保稅物流業務、動產質押等增值服務,發展物流產業鏈的高端服務業務。尤其在提供的供應鏈服務方面,柳州的工業物流企業較為超前。桂中海迅在全市率先依托物流專業優勢,對柳機等大型工業企業物流業務進行外包。對原廠資源進行整合,將柳機原有20 多個倉庫合并為2 個,是全市首家采用集中配送制倉儲對生產進行JIT 響應的現代物流企業,創造了“現代物流看海迅”的市場美譽。柳州工業物流專業化程度的提高,提升了工業物流管理水平,同時也為工業物流綠色化做好了設施設備、人才等方面的準備。
(4)大型工業企業帶動供應鏈協作,促進工業物流綠色化。柳州是工業主導型的城市,經過多年的發展,柳州工業基本形成“354”產業格局,即汽車、冶金、機械三大支柱產業;化工、制糖、造紙、建材、日化五大傳統優勢產業;機電儀一體化與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環保、生物及制藥四個新興產業。大型工業企業作為供應鏈核心企業帶動其他企業發展效果明顯,供應鏈運營與協作從觀念到實務都相對成熟,供應鏈管理深入發展需要對整個供應鏈進行整合,綠色化改造應該與供應鏈改造相結合推進。
(1)工業企業物流業務剝離與外包服務水平不高并存。柳州工業企業物流業務外包不足,主要體現在外包業務量的不足與外包服務商介入工業企業業務不足。多數工業企業還是習慣于把物流業務掌控在自己的手上,即使已經進行了物流業務外包,也不想讓物流企業深入企業核心業務,只是把物流企業作為勞務公司進行使用。同時,物流企業外包的服務水平也存在著很大不足,在幫助工業企業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方面與工業企業的期望之間存在著很大差距。這兩個方面互相影響,阻礙了柳州市工業物流進一步提升與發展,也成為柳州工業綠色化發展中的障礙。
(2)柳州物流企業用地不足,主要工業區物流通道不通暢。目前,柳州市物流基礎設施落后,缺乏完善的公共物流基礎設施。貨運場站、港口碼頭、鐵路貨站、貨運大道等都正在加快建設中,但尚未形成交通便利、運作規范的物流設施。公共物流基礎設施與物流樞紐的不足,大大降低了物流的效率,同時也加大了綠色物流的規劃與實施難度。以上汽通用五菱為例:目前,汽車生產能力從上世紀最初的10 萬輛/年上升至140 萬輛/年,由于廠區規模和用地限制,物流通道成為制約生產響應的瓶頸,供應商與物流公司、物流公司與主機廠,無不受到通道和倉儲設施的嚴重制約,使生產響應完全陷于被動無奈的尷尬局面,更加談不上主動進行工業物流綠色化改造。
(3)缺少信息平臺支持,工業供應鏈各節點之間難以融合。信息是物流高效運作的基礎,而目前,柳州多數物流企業仍采用傳統運作方式,內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術手段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服務平臺,難以做到數據共用、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傳統的運作方式使得每個供應鏈節點的信息成為一個個孤島,各自的信息互不相通,各節點信息失真情況比比皆是,這無形加大了工業供應鏈各節點之間協同的難度,極大地影響了企業運作效率和行業整體競爭力的提高,難以通過供應鏈的協同獲得工業綠色化收益。
(4)物流行業標準化滯后。工業物流的顯著標志就是標準化。目前,柳州市工業物流企業普遍存在標準化程度較低的問題。一是缺乏專用器具,使分揀出來的零部件在配送過程中得不到有效保護;二是托盤、周轉箱尚未得到標準化使用,使配送零部件容易出現誤差;三是標準化檢測手段落后,零部件品質在分揀過程中仍采用勞動密集型人工分揀方法,不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無法用肉眼進行準確鑒定;四是許多零部件的分揀尚未采用RFID 和條型碼分辨,存在無法避免的誤差率;五是高層貨架尚未得到普遍使用,倉儲容積科學利用不足,倉儲量受到限制;六是集裝箱、飛翼車的應用尚不普遍,給工業物流的配送效率帶來了嚴重影響。
(1)以兩化融合為指導思想,以促進工業產業升級為目標。兩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業化的高層次的深度結合,是指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化融合是工業化和信息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柳州作為傳統的工業城市,必須以工業升級為目標,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使工業物流與工業制造聯動發展,實現綠色物流、環保物流,最大程度地減少供應鏈環節對環境的污染。而在此過程中,信息化建設不只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工業,更要與為工業服務的生產性服務業相融合,并在融合過程中催生新產業,形成新的增長點,優化產業結構,增進競爭能力。
(2)政府從總體上構造推動綠色工業物流發展的環境。政府應該完善綠色物流管理體制,完善綠色物流環保法規,實施綠色物流稅收政策、土地政策,構建新型環保的生態物流系統。綠色物流設施的興建,綠色物流措施的使用在短期上會增加企業的成本,難以看到效益,一般企業很難或者不愿意支付這方面的費用。政府應該采用適當的政策支持或者引導企業投入綠色物流當中,通過物流環保法規的嚴格執行,提高綠色物流設施的推廣,通過制定與實施鼓勵綠色物流發展的財稅政策,使得實施綠色物流的企業能夠從中得到收益,促進企業的進一步投資。通過硬性政策的制定與執行,軟的財稅政策的引導,支持性的土地政策,政府從整體上構造推動綠色物流發展的外部環境。
(3)以大型工業企業為建設核心與重點,全面推進供應鏈綠色化。在綠色物流的實施與推動過程中要以大型工業企業為建設重點與核心,一方面是因為它們是柳州工業的支柱,對他們的物流業務進行綠色化改造影響重大,且對其他企業物流業務的綠色化改造可起到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大型工業企業具有相對較好的設施與管理基礎,推行起來較為容易。通過典型大型企業帶動,影響以大型企業為核心的整個供應鏈綠色化改造。進行整個供應鏈綠色化改造的過程需要協調一致,供應鏈節點之間統一物流設施設備使用標準與操作標準,流程上做好接口的設備與管理的對接,共同推進綠色物流發展。
(4)加強工業物流行業自身的分工,實現近似產品流通的專業化經營。柳州工業基礎較為雄厚,各種類別的工業企業較多,許多企業之間的零件與半成品、產成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過去由于各自為政,各自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采取自身的一套系統,相互之間不能兼容,影響了物流效率以及生產效率的提高,提高了綠色物流的實施難度。同類工業企業、工業企業上下游企業應該加強合作,共同制定和完善工業物流的設施設備以及管理標準,在這個過程中政府應當積極進行引導,加大對于企業間合作的支持力度。在進行工業物流設施以及管理流程、方法標準化的同時也應該加強物流業務的整合,引入專業化的物流公司,實施專業化的經營運作。通過物流業務的整合和專業化運作,提高工業物流的綠色化水平和物流的效率,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為持續推進綠色物流奠定基礎。
(5)加強綠色物流人才的培養和使用。在工業企業推進綠色物流過程中,缺少既掌握綠色物流運營籌劃的方法又掌握工業企業相關專業知識的人才成為其中最大的障礙。因此,要實現綠色物流的目標,培養和造就一批熟悉綠色理論和實務的物流人才是當務之急。一方面工業企業應該通過引進來的方式,吸引外地的綠色物流人才加入,另外一方面通過與各相關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合作,有針對性地開展綠色物流人才的培養和訓練計劃,培養適合企業綠色物流發展需要的人才;同時,企業還可以通過與大學以及科研機構合作,促進產學研的結合,使大學與科研機構的研究成果能轉化為指導實踐的基礎。通過多方面、多途徑進行綠色物流人才的培養,并為他們提供發揮才能的平臺,促進綠色物流現代化發展。
[1]謝泗薪,王文峰.綠色物流路徑:物流綠色化改造的戰略選擇[J].中國流通經濟,2010,(5):15-18.
[2]馮雪萍.柳州市工業物流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物流科技,2013,(11):58-61.
[3]李春香.廣西發展綠色物流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09,(2):24-28.
[4]孔毅遠.棲霞區:兩化融合助推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J].信息化建設,2012,(1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