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巍
(四川理工學院,四川 自貢 643000)
物流業在整個經濟領域中占據指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是現代化運輸行業中第三方的物流表現形式。對于運輸行業而言,主要作為現階段物流行業的核心性問題,并不是與物流的基本內涵相同,因此,在定義的過程中與傳統的貨物運輸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以及關聯性。在現階段物流行業的建立及發展的過程中,很多系統性的實施管理相對較為匱乏,基本的物流管理方案也存在著制約性的因素,從而對整個物流行業的建立及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在現階段物流行業的發展過程中,應該逐漸優化基本的保險法律制度,建立健全優化途徑,從而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提供充分性的保證[1]。
對于物流保險法而言,在現階段法律行業以及保險行業并沒有對其進行統一的定義,但是,較為普遍的認為,在物流保險法制定的過程中可以分為廣義及狹義兩種分析形式。對于廣義的物流保險法制度形式而言,主要包括運輸保險、倉儲保險等物流環節,而狹義的物流保險主要是指責任保險,主要是為了在運營的過程中分散經營者的風險,承擔相關的風險損失,從而將物流貨運保險排除在物流保險之外[2]。
在物流活動建立的過程中,其存在的風險因素相對較多,在下文中對幾種常見的風險進行簡單性的闡述:首先,在物流活動建立的過程中,存在著客觀風險以及主觀風險并存的狀態,通過對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其中的客觀性風險主要是物流活動過程中所面臨的自然性災害以及意外事故,而主觀風險主要是指在物流管理的過程中管理人員以及其他相關的人員出現不當行為而發生的風險因素,所以,可以發現主客觀風險并存是物流行業風險中較大的因素之一。其次,存在著直接風險以及間接風險,通過對風險所引發的后果分析可以發現,直接風險主要是指由于火災、爆炸等意外發生而造成貨物直接損壞或滅失的現象,與此同時,也包括因風險事故的發生而對貨主或除合同之外的第三人造成的直接性損傷。間接性的風險主要是指,由貨物的損毀而造成合同訂立的目標無法實現的現象。最后,就是違約責任風險與侵權責任風險的相互競合,通過對《合同法》相關內容的分析可以發現,其中的第一百二十二條對合同雙方當事人進行了合理性的規定“因一方當事人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在這一條例中可以發現,當事人享有提起訴訟的權利以及違約之訴的選擇權利,所以,在運輸行業建立及發展的過程中,違約責任風險以及侵權責任風險就存在著一定的競爭性[3]。
物流保險法,是一種綜合性相對較強的概念內容,在宏觀角度上分析,可以發現物流保險是指與物流活動相關的保險形式。
在現階段物流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其基本的標準及法律體系尚不完善,而對于物流行業而言,也屬于新型的發展行業,在制度運行的過程中缺乏統一的操作規范,同時也沒有統一的安全標準,因此,為相關問題的項目實施帶來了一定的制約性因素。而且,物流保險險種的設計較為單一,在這種現象之下,并不能充分滿足物流系統運行過程中的基本需求。在傳統的貨物保險體系之下,保險公司并不會提供產品包裝、裝卸、搬運等多種環節中的保險服務,這就成為物流公司貨物保險的限制性因素,從而對整個制度內容的完善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在物流保險項目制定的過程中,基本保費的設計并不科學。在物流責任公司的基本條款中,并沒有對保險基本責任進行優化,而是按照保險風險的基本類型及相關范圍進行保費的確定。對于這種現象,相關制度內容的建立并不符合保險的常規性做法,主要是由于物流企業的收入與責任風險之間并沒有必然性的聯系。同時,在這種制度內容建立的過程中,也阻礙物流企業的投保狀況,對于經營較好、規模較大的物流企業而言,保費越高越能展現自己的優勢性,對于風險產生的因素并沒有做到合理性的控制。因此可以發現,在這種不合理收費方式中,由于保費過高,會增加物流企業的成本,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物流保險制度的完善。
在物流保險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其核心性的內容會注重貨物運輸中發生的意外情況,從而在多種方面消除了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在保險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其最根本的目的并不只是為了收取保費,以及對責任風險進行補償,而更多情況下是在風險轉移的同時降低產品索賠率,減少自身經營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問題,從而在根本意義上獲得很好的經濟效益。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求在物流保險問題開展的過程中,專業的業務人員不僅應該熟悉保險的基本業務,同時也應該懂得物流各個環節的基本流程和運作情況,從而制定出合理的保險業務形式,從而有效的控制風險發生的概率。但是,在現階段保險公司中,由于缺乏專業性的物流保險分析人員,所以對物流中的保險項目很難進行專業性的分析,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物流保險行業的全面發展[4]。
隨著社會經濟的逐漸發展,現代化的物流企業逐漸出現了多種經營環節,呈現出來復雜性以及多樣化的物流運作特點,但在整個運行的過程中卻存在著一定不可預見的風險,若這些風險發生就會導致經營者無法正常履行合同中的規定。所以,通過物流保險合同的建立,可以使經營者以及貨物所有人員,在合同簽訂的過程中,多數都規定了物流企業對貨物企業需要承擔的責任內容。當出現貨物丟失、毀損或是滅失的情況時,保險公司一般情況下只是對貨物的本身進行賠償,其中物流公司對于第三者所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并不包含在承擔的范圍之內。由于我國物流行業在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物流經營人員會面臨著較大的風險,對物流保險內容的需求逐漸增強,保證將自己所承擔的風險降到最低狀態,在根本意義上提高企業的經濟發展,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現代物流的服務內容多種多樣,由于其存在的復雜性為整個企業樹立了新的發展方向,從而也為物流行業的制度創新營造了新的發展空間。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建立科學的發展渠道,才可以在根本意義上擴大我國保險市場的新領域。截止2012 年,我國保險公司只有少數的幾家經營物流保險,基本的制度體系并沒有完全成熟。主要原因是由于相關的法律制度處于監管真空的狀態,在物流行業逐漸擴大的過程中,其風險因素也逐漸改變,為我國保險市場新領域的開發提供了良好的空間[5]。
對于物流保險法而言,主要是現代物流企業發展過程中風險降低的最優化制度選擇,通過完善物流管理體系,可以降低企業在產品運行過程中出現的風險因素。在現階段物流保險法建立的過程中,應該逐漸優化基本的制度管理內容,建立科學的物流保險發展,從而為整個物流行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空間。
現階段我國物流行業缺乏統一的物流法律制度管理規范,導致物流保險法在運行的過程中存在著表述不清以及責任難以界定的缺陷,對保險產品的創新造成一定的阻礙。因此,在現階段保險物流管理制度建立的過程中,應該建立健全的物流保險法律制度內容,強化對現代物流企業的監督及管理,并明確買賣雙方及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基本權利及相應義務,從而為整個行業的發展營造出一種規范、健康的現代化的物流市場形勢,促進現代物流的規范化發展,同時也為物流保險行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法律運行空間[6]。
對于我國現階段法律體系的基本內容而言,《保險法》以及《海商法》在制度建立的過程中只是對物流保險的基本內容以及財產保險中的貨物運輸及倉儲問題進行的具體性的規定,而在物流公司投保的過程中,會將整個物流過程進行分項處理,對相關的保險產品進行逐個選擇,在這種保險制度建立的過程中,不僅增加了保險辦理的流程,而且也會出現較高的費用形式,會出現重復投保以及疏漏投保的現象,為整個保險事業的運行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在國外物流行業的發展過程中,保險的制度控制較為集中,一份保單中包括整個物流過程中的財產保險以及人身保險安全。因此,在現階段我國物流保險制度內容建立的過程中,應該建立完善性的法律制度,將保單的內容進行全面的優化,通過制度內容的建立,將基本的條款進行充分性的結合,從而形成一份高集成度、高精度的物流保險法律制度。
在物流保險制度內容建立的過程中,應該建立標準化的企業管理制度形式,提高信用制度處理。對于現階段物流行業的發展現狀而言,很多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并不具備專業性的物流管理特征,還在應用傳統的技術形式,對整個制度內容的建立造成了嚴重影響。因此,應該逐漸優化第三方物流管理制度的管理模式,為其國際性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空間[7]。
在現階段我國物流行業的建立及發展的過程中,相關的管理部門應該充分認識到物流保險法在物流行業中的重要意義,根據自己的發展需求建立科學化的物流運行制度,提高自身的抗風險能力,將基本的風險因素得到充分的轉化。與此同時,對于國家的法律部門而言,也應該根據物流行業的發展現狀,對于風險因素進行分析,明確物流保險的基本功能,從而為整個行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8]。
[1]崔瑤.我國物流保險法律制度構建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3.
[2]張湘蘭,張麗娜.物流保險法律制度完善研討[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641-645.
[3]趙婉華,張勇.我國物流保險法律制度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物流技術,2013,21(3):60-61,75.
[4]王英民.物流保險若干法律問題研究[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04.
[5]劉怡.我國物流責任保險的法律問題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11.
[6]徐展.我國第三方海運物流保險的法律問題研究[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10.
[7]左芳.淺析物流保險法律制度[J].中國市場,2014,(31):12-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