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鵬
(上海科學技術職業學院,上海 201800)
習近平于2013年9月7日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時提出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并在接下來對印尼的訪問中又提出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在國際上引起很大反響。習近平對未來經濟發展的概述,尤其是區域經濟方面,成為了我國經濟發展在新形勢下的指導思想。我國對外經濟貿易以及交流的重要渠道就是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伴隨著各國經濟的發展,習近平提出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思想得到各國的認同,我國將與各國一起共建海上絲綢之路,為亞洲地區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機遇。
海上絲綢之路作為國家一項指導戰略和思想,其概述都是宏觀方面的,具體的細則不包含在內。對于思想戰略的實現,需要一些能夠與戰略相一致的目標,通過一個個的目標才能落實戰略,取得戰略成果。基于此,對于其實現過程,需從宏觀方面做一個初步的計劃。
重建海上絲綢之路并不僅僅是口號,也不單純是交流合作,更重要的是要通過絲綢之路重新建立亞歐經濟發展新秩序。也就是說,通過重建絲綢之路,建立一個穩定的亞歐經濟生態圈,而這個經濟中心則是中國,通過我國將沒有貿易往來的各國相互連接在一起,以便日后能夠建立一個橫跨亞洲和歐洲的自貿區。這一過程以沿線交通通道為主線,建設完善的沿線基礎設施,強化中心城市的發展方向,通過對涉事國家和城市的資源進行優化,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最后實現經濟一體化。
借助海上絲綢之路,將我國的上海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全力打造成我國和亞洲各國的經濟中心和利益共同體,為各沿線國家的穩定長久發展提供保障,同時加強各國經濟貿易發展,加速經濟一體化進程,為亞歐經濟自貿區的全面建設打好基礎。
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建首要的是要深化我國經濟改革,提升我國的綜合實力和經濟發展水平并以此來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就我國而言,絲綢之路經濟帶能夠為我國的改革開放提供新發展方向,尤其是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進一步實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加速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貿易發展,同時能夠解決海上交通面臨的“馬六甲”困境,為經濟發展開辟新航道,以保證國家安全。
隨著絲綢之路的重建,我國與沿線國家交流日益密切,城市間的交流機構逐漸增多,亞歐經濟貿易更加頻繁,貨物運輸增多,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不排除在沿線城市建立領事館或代表機構等。為此我國應順應時代發展,支持沿線國家和城市的發展,并率先在西安、連云港和青島等中心樞紐設立領事館、代表機構,為貨物運輸提供便利。截止到目前,哈薩克斯坦的國家鐵路公司已在我國設立了代表處,并在連云港的中外運、馳宇等從事海外運輸的公司設立了代表機構,而我國青島也有企業在哈薩克斯坦設立了代表機構,這為物流運輸的發展提供了便利。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需要以綜合交通要道為主線,完善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中心城市的發展,對各國的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使人、財、物達到充分利用,并自由轉化,這為物流行業的跨國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尤其有利于大陸橋物流的發展。習近平主席在提出重建絲綢之路戰略時,我國連云港作為大陸橋的東起始站已經開始跟哈薩克斯坦的國家鐵路公司進行合作,簽訂了相關協議,哈國在連云港設立物流基地,并把連云港定位為中亞各國的出海口。
(1)跨境高鐵。新絲綢之路的歐亞高鐵起始點是英國倫敦和我國的滿洲里,經過巴黎、柏林、華沙和基輔進入莫斯科,然后由哈薩克斯坦和哈巴羅夫斯克兩條路徑到達我國。歐亞高鐵的建立極大提高了大陸橋的運輸效率,減輕了運輸壓力。2014年在習近平訪問巴基斯坦時與之簽訂了《中國和巴基斯坦關于拉合爾軌道交通橙線項目的政府間框架協議》。
(2)園區建設。習近平在2013年提出重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后,我國連云港與哈薩克斯坦就簽署了物流合作基地項目,將我國的連云港作為物流基地并于2014年5月20日首次啟用。隨著重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實施,相關的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始建立各種經濟合作,如自貿區、陸港等,形成了經濟園區。它的建設發展促進了大陸橋物流運輸的發展。
(3)跨境投資。我國大陸橋物流的發展一直面臨阿拉山口和霍爾果斯口岸的哈薩克斯坦物流運輸效率低下,造成很多貨物積壓不能及時運輸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筆者曾建議由政府通過財政撥款或民間資本投入到哈薩克斯坦,提高該地區的物流運輸效率,現在隨著絲綢之路的重建,這一建議在不遠的將來會成為現實。
絲綢之路沿線含豐富的資源,如礦產能源等,尤其是南亞的資源更加豐富,絲綢之路重建戰略的提出加強了這些國家與我國的貿易往來。2012年一年中,我國與印度的貿易額高達700億美元,借助絲綢之路機會,我國與印度對貿易額的期望值是1 000億美元,與巴基斯坦的貿易額達到125億美元。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建,我國與巴基斯坦、緬甸、印度等經濟走廊的建立和完善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各國的貿易合作,加速經濟發展。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深入,中亞南亞物流的發展將會邁上新臺階,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南亞大陸橋的發展,其中我國的西部發開發戰略將獲得更好的發展機遇。
此外,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區域物流經濟多式聯運模式將發生變革。“一帶一路”戰略的落實促進了海上運輸的發展,為海運企業的發展提供機遇,同時對大陸橋的物流運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海運和陸運的協調發展,以港口為基礎的運輸體系將不斷改革和完善。2008年筆者曾提出,將大陸橋的東橋頭連云港向東拓展,建立我國與日本、韓國的海上運輸通道,連接我國與日本和韓國的經濟貿易,聯接歐亞貿易,促進經濟一體化進程。
(1)區域國家間關系復雜,協調難度大。新絲綢之路涉及國家和城市較多,因此需要各國間相互交流,并在各方面都達成一致,建立起新的區域秩序才能保證絲綢之路能夠重建并發揮出作用,促進各國經濟的發展。中亞各國在這方面的問題較多,尤其是國界線、水資源等方面,各國的關系也較為脆弱和復雜。所以為了促進各國的共同發展和新絲綢之路的順利建立,需要展開多邊談判,達成一致目標。
(2)絲路班列的競爭不可避免。2013年停運的漢新歐班列車在2014年重新恢復運行,意味著中歐鐵路貨運有10多條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包括鄭新歐、渝新歐、漢新歐、蓉新歐等班列,并且新歐路線中有部分是重疊的。東部城市也在積極建設中歐班列,這些班列間未來難免會出現競爭,其競爭不僅是企業間的競爭,還有政府間的競爭,因為這樣的跨國班列都有地方政府的財政支持,各班列的運價有所差異。運價差異主要源于政府的補貼力度,經濟相對發達,中歐班列對當地經濟發展貢獻較大,政府財政撥款就多,補貼力度大。除了運價差異,貨源是另一突出問題,當前貨源主要來自東部發達地區,各班列在貨源上難免會重疊,為此各班列需要進行貨源調節,以免浪費資源資金。
(3)大陸橋通道不暢帶來的物流運輸不暢。新亞歐大陸橋的實施表明,大陸橋在物流的跨國運輸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其中道路不暢通問題尤為突出,極大影響了運輸效率。阿拉山口和霍爾果斯口因哈薩克斯坦方面的原因,使得物流運輸存在大量的貨物積壓,不能及時運出。除此之外,我國境內的物流運輸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運輸價格不明確,定價缺乏市場指導等。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建立,我國與其他各國的貿易更加頻繁,貨物運輸增多,與此相關的港口需不斷完善,提高配套能力。
(1)搶抓機遇,出臺物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就物流的區域發展來說,要借助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建和中東自貿區的深化升級,制定相關的發展規劃,指明方向,并作出具體詳細的實施方案,以此來推動物流行業的區域發展。在這一過程中,要以“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為指導思想,在遵守中東自貿區規章制度的前提下,借助制度優勢,各物流企業以自身優勢推動物流行業的區域發展。
(2)加大物流業的基礎設施投資。“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要著重做好物流行業的信息和投資平臺,尤其是基礎設施、交通要道、物流園、信息優化以及跨國物流等方面的投資建設。如廣西區域物流發展,就正在著力建設物流信息網絡平臺,是物流信息優化的踐行者;就跨國物流而言,能夠連接我國大陸與東盟國家的一個核心地區是廣西,并且是唯一連接要塞,所以這對廣西的發展來說具有明顯的優勢;就戰略實施的具體政策而言,我國和東盟各國貿易區的物流相對落后,基礎設施不完善,因此要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和物流信息平臺投入,為物流行業的區域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具體來說就是加速交通基礎設施的建立和完善,以廣西、河內為主線,完善鐵路和公路建設,同時建立以新加坡為中心的交通樞紐,提供多條交通路線,以便提高物流運輸的效率,分散鐵路運輸壓力。
(3)打通國際物流通道,實現貿易暢通,促進物流便利化。借助海上絲綢之路的便利優勢,加速建設完善中東海上交通和航空通道、中國和中南半島的陸上交通、信息港等,增加我國通向東盟的道路。當然,還需要加速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現代商貿物流基地,推進我國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和與其他各國的貿易往來等。
[1]楊志梁,張雷,程曉凌.區域物流、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協整關系研究[J].物流技術,2009,(6).
[2]張梅.廣西物流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探討[J].改革與戰略,2007,(11).
[3]劉明菲,李蘭.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互動作用機理分析[J].工業技術經濟,2007,(3).
[4]朱坤萍.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發展的互動機理[J].河北學刊,2007,(2).
[5]劉雪妮,寧宣熙,張冬青.長三角經濟增長與物流產業發展關系的實證分析[J].企業經濟,2007,(3).
[6]姜華,陳功玉.基于物流的區域經濟競爭力研究[J].東南學術,2006,(5).
[7]袁新濤.“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戰略分析[J].理論月刊,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