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進旺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第一中學 泉州市 362400)
導學式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的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啟發,使學生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或求知的途徑,并結合教學的內容,發揮學生的興趣和特長,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以充分地發揮的一種教學方法。導學式教學法又包含背景呈現法和要點提示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第一,背景呈現法。在高中生物新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對一些理論(如分離定律)的分析和概念的理解(如免疫)常常只需向學生介紹其背景知識而不必詳細講解具體內容的教學方法稱為背景呈現法。如必修模塊1《光與光合作用》一節的教學,老師只須向學生介紹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生物的物質來源、能量來源和氧氣來源,至于光合作用的過程、光合作用的應用等知識完全可以讓學生自行去學習和探究!必修模塊2中,孟德爾8年種植豌豆發現了遺傳學的兩大基本定律和袁隆平雜交水稻研究的經歷會使學生迫不急待地去學習和掌握遺傳學中的相關的理論、概念;必修3中的《穩態的調節》等內容更少不了背景呈現法,如人口渴了為什么要喝水又要到處找水喝,感冒、發燒后食欲不振等日常生活現象更吸引著同學們自發去查資料、去學習探究與內環境穩態有關的知識。背景呈現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尤其是對自學能力較強的學生,適當的背景呈現可使他們迅速準確地把握知識的來龍去脈,為他們進一步的學習、探究指明了方向。
第二,要點提示法。要點提示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點撥一個或幾個要點來引出新課以及復習和回顧某些知識點的教學方法。如學習基因的結構時,可以提問細胞里除了細胞核外還有哪些結構里有DNA,它的基本功能和結構如何?學生就會聯想到葉綠體、線粒體中也有少量的DNA,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它具有規則的雙螺旋結構等等;在必修模塊2和必修模塊3會用到一些細胞學和生理學的知識,也可采用要點提示法學習相關的基礎知識;選修模塊2和模塊3中多處都涉及到基因工程、胚胎工程、細胞工程等問題,上課時也可以通過要點提示法對它們進行歸類和比較,這樣既避免了重復講解又達到了鞏固和復習的效果。
在復習時按照專題對圖表圖解進行復習,加強對學生的思維遷移能力的培養。
高中復習應加強對學生認識知識的遷移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建立圖表圖解——基礎知識之間的思維轉換模式,促使學生思維活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分析圖表、圖解的能力包括: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表達能力,這種能力的獲得往往會轉化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動力。因此,教師不能忽視學生對圖表、圖解問題的分析能力的培養,但是往往學生對此類題目存在著分析能力較差,從圖、表中獲取有用的信息能力不足,對題目形成錯誤的思維定勢等不良的審題習慣,對此教學中可以用順向思維、逆向思維、多向思維的導向來幫助學生學會分析、審題并形成思維遷移能力。
生物學家運用探究方法研究生命世界中的各種問題,解釋各種生命現象。高中生物課程提倡將探究法作為生物學教學中最基本的教學方法之一,它有助于學生正確認識生命世界、理解科學本質的和領悟生物學基本規律。
第一,討論探究法。討論探究法主要通過學生相互間的討論、辯解,來解決一些有爭議的問題、熱點話題和一些疑難問題的教學方法。如選修模塊中的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試管嬰兒、器管移植的倫理問題還有生物技術產品與國際貿易爭端、國際視野中的“克隆人”研究、生態環保與經濟發展關系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很難簡單地用“是”和“非”來回答。上課時老師可以把當前人們的觀點全列出來,讓學生相互間進行討論、分析,再結合老師的指導和相關的資料,當每個學生對上述問題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認識,教學目的就已達到、教學過程也就告一段落。這種教學方法由于符合中學生的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討論時學生的興趣非常濃,課堂氣氛也非常熱烈,但也可能會出現上課紀律難以控制甚至教學任務難以完成的尷尬。
第二,實驗探究法。實驗探究法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實驗目的去探究實驗手段和實驗過程的教學方法。如選修模塊1中當學生品嘗了自己親手釀制的葡萄酒和制作的腐乳之后,雖然覺得口感和味道不太正宗,但基本上不再需要老師去講解發酵、滅菌以及微生物培養等知識了,課后還會有不少學生去探究發酵溫度和發酵時間對風味和質量的影響;當學生用胡蘿卜的韌皮部培養出小胡蘿卜苗時,其喜悅之情自然難以言表,回家后也還會探究用其他材料進行組織培養;至于土壤微生物的分離、葉綠素和DNA提取等問題也都能直接在實驗中找到解決的辦法。當然,實驗探究法只能對一些適宜開展實驗的內容才能采用,而且需要一定的經費、設備和場地作保證。對一些農村中學以及一些難度較大的實驗,開展起來比較困難。比如DNA擴增、觀察細胞的亞顯微結構等實驗,由于PCR儀和電鏡價格昂貴,很多中學只能望而興嘆。
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胚胎工程、細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比較復雜的知識都可以直接借助于VCD、DVD甚至教師自己制作的課件、動畫進行直觀教學;電視片《袁隆平》對遺傳的基本規律的教學、雜交育種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再如必修1中的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的過程是教學難點,課本的圖片和文字很難直觀地讓學生理解這些抽象的內容,若改用Flash動畫去演示就能使學生非常形象、生動地了解有絲分裂的各個時期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變化的特點。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和發展,適用的圖片和資料會越來越豐富,媒體教學法也將在新課程教學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借助報刊雜志以及多媒體手段了解一些知識性的或當前生物科技發展成就的教學方法稱為查閱資料法。如禽流感的病原體及流行趨勢,非典傳播的特點及危害還有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的發展趨勢等問題都可用查閱資料法進行教學。通過對資料的查閱,學生自己就會清楚地了解相關研究的進展和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這種方法的使用應根據教學的內容和需要有條件的使用,而且在使用前一定要明確查找目的、查找范圍,并列出提綱,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查資料,不能大海撈針,最好課前老師先預查一下。同時,這種教學方法也會受到教學課時(耗時較多)、教學設備(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網絡寬帶)等條件的限制,還會受到諸如學生的知識面、基本素質等方面的影響。可供學生查閱的資料很多,可以是《生物學通報》、《中學生物教學》等專業雜志,《考試報》、《生物報》等有關報紙,還可以是《中學生物資源網》、《中學生物教學網》等學科網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