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琴
(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第一中學昭通市 657000)
在現有全國高考制度的這個大背景下,在大部分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如何提高分數成了高中學生和老師僅有的目標。雖然現在新課程改革后情況有所好轉,但高考制度沒有改變,這樣的狀況仍然存在,學生成為了學習的機器,最常見的學習方法就是死記硬背。而老師的口頭禪經常是“這個記住”,“這個背下來”,“不理解的記下來背著”…結果是學生也許暫時可以取得高分,但往往知識不牢固,理論無法聯系實際,定式思維等現象就出現了。
出現這些弊病的根源,在于教師在教授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于注重書本,知識與實際脫節,到后來讓學生覺得讀書無用,對學習毫無興趣,讓老師在授課是也困難重重。于是新課程標準出爐,地理新課標要求: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求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出發,構建體現現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學發展、適應社會生產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課程。同時,在新的考綱中要求的也不僅是學生掌握知識,還要有一定的地理素養。地理素養是指學習者經過地理學習后所養成的比較穩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識、地理觀點、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態度、地理情感等構成要素。那怎樣才能達到新時代對學生的要求呢?這就需要老師改變傳統的觀念和教法,尋找新的教學方法。筆者認為,在地理教學中融入生活常識,就非常的重要。這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學習生活中的地理,有利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郭沫若說:“興趣出勤奮,興趣出天才。”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他就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主動地、積極地、執著地探索該事物的奧秘。目前學生學習普遍過于被動,如果能夠主動學習,效率將會大大提升。
例如學習必修一中“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使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發生偏轉”,這一知識點非常抽象,書本上的東西學生很難理解,這時可以讓學生回家觀察洗完槽去掉水塞時,在不加外力情況下水是怎樣流下去的(逆時針旋轉流下);大型運動會時,參加跑步的運動員都是按逆時針的方向跑的,讓學生親身試驗一下沿順時針快速跑動,在轉彎時更容易摔倒,這些其實都和地轉偏向力有關。
這些小體驗比課本上干巴巴的知識要有趣味得多,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增長了學習地理的興趣,讓學生能更加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可謂一舉多得。
將生活融入地理學習,有利于將理論與實際聯系,避免發生知識與現實脫節。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課標”最基本的理念。因此,在教學中應盡量還原生活,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例如學“大氣的受熱過程”后,可以提問,溫室大棚技術在農業中已得到廣泛應用,它能使農作物增產,這當中蘊含了怎樣的地理原理?深秋季節,農民往往在田埂上燃燒桔梗放出濃煙,這又是為什么呢?學過“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后,可以問,很多同學家里都有太陽能熱水器,在不同的季節,吸熱板的角度是需要調節的,在當地,二分二至日角度分別是多少?為什么?學過“大氣的垂直分層”后問,某人坐飛機去西藏旅游,起飛時還陰雨綿綿,飛到空中就晴空萬里了。到了西藏之后,突然覺得頭暈目眩,缺氧暈倒,這到底是發生了什么事?
這些現象都可以用地理知識來解答,學生在思考回答的過程中既掌握了知識,又能將知識拿來運用。學習時避免死記硬背,也不會產生諸如“讀書無用”等思想。
三、將生活與地理知識聯系起來,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特別強的學科,學習地理需要記憶,但僅僅靠記憶是不夠的。地理知識與生產生活以及其他學科知識密切聯系,必須在聯系中掌握知識,才能學得靈活、扎實。要明白各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就要求學生要形成相應的地理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地理思維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從身邊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蘋果本身是溫帶的水果,但是在昭通這個地方,蘋果長得大個,而且很甜。另外,昭通人喜歡吃土豆,特別是油炸的。這是學生都知道的,但怎樣來解釋這種現象,就需要學生具有邏輯思維、發散思維等能力。昭通屬于亞熱帶地區,處于云貴高原上,地勢較高,氣溫相對同緯度地區低,同時晝夜溫差大,又利于糖分的積累,所以蘋果個大質優。這里土壤貧瘠,特別是大山包等地氣候也惡劣,因此只能種植土豆等易于存活的農作物,土豆產量高。昭通天氣冷,人們可以通過攝入大量糖分和油脂來保暖,這就是昭通人吃土豆的原因。反過來,如果昭通所處的地形不是高原,而是平原,又會是怎樣的情況?這就需要學生的反向思維,想象能力,類比思維,空間思維等。
四、將生活與地理知識聯系起來,會讓學生更加熱愛生活,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從根本上說,學習地理是為了了解我們的生存環境,并在改造利用環境的同時,協調與它的關系,達到“天人合一”,實現可持續發展。當今全球生態環境日趨惡化,人類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要緩解這些問題,必須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少用一次性餐具,多使用公共交通,節約用水用電…學習中注重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增強了社會責任感。
應該說,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從生活中學習地理也是課改成功的關鍵。目前各種新教材的成功也是因為特別重視地理和生活的關系,讓地理知識服務于生活。教師應從地理與生活的關系入手,為地理課堂輸入新鮮的生活內容,讓學生學習有用的地理知識,從而達到新時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