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雁
(1.遵義醫學院珠海校區基礎部廣東珠海519041)
黨的十八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出了新的概括,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首要前提是每個公民都要有責任感。因此,責任感的教育與養成就成為培養大學生樹立與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同時,醫學生未來將要承擔的是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神圣使命,將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而社會責任感的發展是以自我責任感的有效建立為基礎的。因此,醫學生的自我責任感如何,決定著他們今后的社會責任感的發展,最終將會影響大眾的生命福祉。因此,加強醫學生自我責任感的培養就顯得意義重大。本文針對醫學生的學業特點提出了醫學生自我責任感的培育策略,以促進醫學專業大學生的自我責任感的全面發展,也期望能為相關管理部門提供有益的參考。
自我責任感對醫學生的行為導向作用。首先,自我責任感的有效建立有利于醫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在智力、情感、個性、行為方面的現狀,并能促進醫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自我的設計與規劃。其次,自我責任感有利于醫學生的自我規劃。醫學生在正確認識到自我在智力、情感、個性、行為方面的優點與不足后可以運用認知能力,主動地發展自己的知、情、意、行,促進自我的實現,強化自我意識。而在培養自我責任感的諸多行為過程中,醫學生將會把已認知的自我責任意識內化為自身品質,并能夠有效地影響到自身的生活與學習,時刻關注自身的知情意行,能夠做到自我學習與調控,最終促進自我的完善。第三,自我責任感的樹立與提升將促進社會負責感的發展。這是由于個體人格的獨立、健全、完整將可以有力地促進社會的責任的形成與發展。即社會負責感是以自我負責感的形成為基礎與前提的。[1]同時,自我責任感還有助于醫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醫學生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與人生理想,從而能將自己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相統一,最終促進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增強。
與普通院校4年制的本科學生相比較,醫學院校學生的在校學習時間一般為4-5年,可見醫學院校的校園環境對醫學生的自我責任感有著更深刻的影響。為此,學校應注意增強校園環境對醫學生自我責任感的培養職能。
首先,要注意優化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當前,醫學院校在道德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教學內容呆板、缺乏時代氣息,缺乏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其實質是一種灌輸醫學生職業責任與社會責任知識的教育。在此背景下,醫學院校常教育學生愛祖國,愛社會、關愛病患人群的疾苦、卻很少提示醫學生在生活學習以及未來的工作中要首先保護好自己,愛惜生命,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從而難以真正使醫學生打下堅實的責任感基礎。而優化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則應注意要結合并符合社會現實狀況以及學生的思想發展實際,從而做到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如開展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身體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將愛國主義教育與個人自尊教育相結合,將以理想信念為核心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與個人人生的幸福相結合,從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對醫學生個人責任感意識的培養。其次,要注意教學和管理方法的優化。如要將灌輸和啟發進行有效地結合,以防止單純的灌輸教育導致的學生知行不一的現象。而在管理中也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理解,注意對學生的真實想法進行詳細掌握,避免簡單粗暴的強制性管理,以切實提高教育效果。第三,加強醫學院校的師德修養。教師應該做到為人師表。即教師通過工作中自我責任的良好表對醫學生自我責任感的形成和發展產生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高校教師應自覺學習與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自覺提高道德修養,真正做到為人師表。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也要注意為人師表,要將嚴格要求學生與關心學生、尊重學生合理的結合,從而為學生做出有力的表率。第四。要注意運用學校所具有的特殊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促進醫學生自我責任感的養成與發展。如校園中樹立與懸掛的古代著名醫藥學家的雕像,畫像及事跡介紹;班級墻上的名言警句等。學校的校訓、學風、教風在實際生活中的落實,各種規章制度的確立與執行等都可對醫學生的自我責任感的形成起到巨大的感召力。
家庭與社會環境對醫學生的自我責任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這種影響又是十分深入與牢固的。而作為學生思想教育主陣地的學校卻對家庭與社會的現狀無能為力。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對自身所處的家庭環境與社會環境進行正確的剖析來增強醫學生樹立與發展自我責任感的能力。首先,要使學生對自己的家庭環境有正確的剖析。如幫助學生對自己的家庭結構進行分析可以使學生發現自我責任感缺失與不足的家庭背景因素。幫助學生認識自身家長教育方法的不足也可以使學生認識到自身責任感現狀的家庭教育背景因素。教育學生理解家長文化素質程度的差異以及家長教育目標的局限對自身責任感形成的積極與消極影響,正確面對家庭對自己未來發展的期望,做到對自身的家庭環境的影響有正確的是非判斷,以明確自身自我責任感的發展的現實基礎與起點,為有效改善自我責任感現狀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要使學生對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有正確的是非判斷。如在市場經濟的消極影響下一些大學生產生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異化、心理焦慮等問題。西方多元文化的沖擊下形成的以自我為中心的責任意識。當前網絡信息的復雜性對大學生的思想成長與學習的促進以及不良影響。法律不健全給社會政治經濟發展帶來的不利等等。總之,通過增強醫學生對家庭環境與社會環境的是非的正確判斷,促進學生正確認識諸多現象產生的原因,促使醫學生正確認識現實環境對自己責任感影響的不足,積極從自我做起,提高自我責任意識。
醫學院校要注意增強醫學生的自我負責意識應做好三方面的教育工作。第一,要使醫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科學地評價自我。這是由于一個人自我認識的水平高低也標志著這個人的文明程度。醫學生是否能夠正確而不夸大地認識與評價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將決定醫學生是否能正確地對待和處理自我個體內部認識的關系、自我個體與集體的關系以及自我個體與社會的關系,其將懂得自我個體的責任是什么。第二,要教育醫學生養成“慎獨”的意識與行為習慣。醫學生要做到良好的自律,才能正確地把握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行為規范,從而促進自我責任感的真正落實。第三,要教育醫學生具有自強不息的精神。醫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要想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成為工作、生活的勝利者必須要有很強的自強自立精神,而以此精神來戰勝困難與挫折才能在困苦與艱難中體會到踐行自我責任的成功與喜悅。
另外,提高醫學生的自我責任感還應廣開渠道,充分利用社會與家庭等教育力量的協同工作,以提高醫學生自我責任感的培養效果。
[1]金偉瓊.從倫理學角度加強90后醫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育[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0,23(6):43.
[2]石麗萍.加強醫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的若干作法[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0,17(6):49.
[3]杜蔚青、謝頌平等.論醫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J].西北醫學教育,2008,16(3):427-428.
[4]王欣欣、白玉.醫學生責任感的缺失及其出路[J].教育理論研究,2010,02:225-226.
[5]趙守政.當前醫學生責任感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以泰山醫學院為研究對象[D].山東師范大學,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