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偉
(福建省仙游縣仙游現代中學莆田市 351100)
生命科學代表了現代科學發展的最前沿,進入21世紀,人們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人類未來的生活與生命和生物息息相關,掌握現代生物學基礎知識,是新世紀高素質、有創新精神的復合型人才知識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教學要適應當前對人才的要求,必須轉變重視知識傳授輕視實踐的教育觀念,加強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要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創造性人才,實驗教學有其重要意義。近年來,各校對實驗教學環節的日益重視,實驗教學改革日見成效。但是,目前實驗教學建設的重點多是放在更新實驗儀器及補充實驗設備上,這增加了學生動手實驗和了解現代化儀器設備功能的機會,無疑對提高實驗教學起到了積極作用,為此,從根本上改革舊的實驗教學方法,把實驗教學作為整個教學工作的子系統,建立相對獨立又與理論教學密切聯系的實驗教學體系,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實驗教學體系應把實驗教學內容按其內在的聯系,在現代實驗理論和技術的基礎上,通過優化組合建立一套相對獨立的教學模式。其最終目標是在規定的時間內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開發學生智能的最優教學效果。那么,如何構建一個全新的實驗教學體系呢?這里筆者談幾點自己的設想。
針對以上高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善高中生物教育教學中的問題與不足。(1)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在新課標理念下,教師要注意在課堂教學之后反思教學行為,教學設計是否能引導和激發學生學習,課堂教學的目標是否完成等。通過課后反思,可以更好地掌握課堂教學的方式與方法。重視和學生的課后交流,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來提高創新能力。(2)提高生物教師的業務水平。教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水平決定了講授課程的能力,也關系到學生的知識水平的掌握及素質的培養。學生在高中生物學習階段遇到的各類問題都需要我們教師加以指導與幫助。因此,教師必須與時俱進,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掌握最新的學科知識,真正地做到“教學相長”與學生們一同進步。(3)合理創新、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往往以學生的測試水平來斷定學生掌握生物知識的程度。新課標的實施,要求我們對學生的教學評價更加豐富化、環節更加多樣,形成一個科學的、可發展的綜合評價機制。比如:我們可開展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學生互評等方式,建立“學生生物實驗技能成長”等記錄,對學生的生物學習的整個過程進行全面評價,包括實驗過程、課堂學習、課后小組討論及作業等方面,肯定學生的進步及優點,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4)適當增加實驗課的時間。實驗課的時間分配不足一直是高中生物課程教學中的難點問題。因為生物課不同于其他課程,主要是通過實驗讓學生們了解事物的變化過程的,而且新課標注重學生實驗能力的提高,要求學生能夠正確地使用生物實驗中的實驗器皿、正確地掌握和處理課程中的實驗材料、實踐教材里實驗操作的內容及繪圖等能力,通過網絡等方式搜集、鑒別和選用生物實驗的材料與探究性問題。
因此,對于新課標下的生物教育教學必須加大實驗課的教學,通過多媒體等輔助教學工作展開教學,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性,激發學生們的創新性思維及探究性的學習能力。比如,在新課標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的實驗中,通過不同的實驗方法及對比讓學生發現,鹽酸可以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并通過做實驗抓住學生的好奇心,調動課堂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另外,我們還可通過多媒體展示的方法,使不易做的實驗也能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看。在新課標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有絲分裂這個章節中,教師可以運用教學配圖及Flash動畫等,讓學生了解有絲分裂的過程及分裂過程中,各個階段染色體的變化情況。這樣不但緩解了學生們的學習疲勞,還增強了學生對于生物學科學習的興趣。
生物技術是一門實驗科學,結合生產和科研的實踐,學習生物工程的基本理論知識,是培養生物專業人才的重要環節。改變相對于生物技術迅速發展而生物實驗教學相對滯后的現狀,是生物教學改革的一個難點。我們選擇以實驗教學體系為突破口,引入以綜合性設計實驗為主體的新型實驗教學模式。確定以創新實驗為龍頭、核心實驗與科研相結合為基礎,把綜合性實驗融入科研課題的多層次新的實驗教學體系。
對原有的經典實驗模塊進行修改和替換,淘汰過于陳舊的內容,保留最核心的基礎實驗,其余學時安排學生進行綜合性實驗訓練。綜合實驗具有一定的綜合度,結合了相關課題研究,提前公布小組課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然后根據學生的選擇,組成不同的團隊,每個團隊內部進行分工合作,有的進行查詢,有的進行分類實驗設計等,整個綜合實驗由團隊共同設計完成,在學生設計實驗過程中,讓各團隊融入到相關小組中去,實際檢驗各種小實驗的準備和操作情況等,一邊學習實驗操作一邊總結知識,在實驗期間,由各團隊之間自行討論,討論的最后結果由各組代表進行總結匯報。對綜合實驗,學生基本上完成了從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準備直至實驗結果獲取的過程,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也能培養學生相互協作的能力,由于各團隊之間存在競爭,所以應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大家各種潛在的能力。
通過實踐,我們體會到:實驗教學改革要以現代教育思想和目標為先導,實驗室應圍繞實驗教學改革來進行建設。在實驗教學改革和建設中,一要摒棄專業劃分過窄、知識分割過細的觀念;二要強調綜合性和創新性的素質教育,摒棄單純傳授具體技術的觀念;三要注重培養科學的思維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四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學生相互合作和獲取知識的能力等。因此,必須打破原有實驗教學附屬理論教學的模式,構建以實驗教學自身規律為主體的實驗教學體系。應以基本能力訓練為基礎,以綜合素質培養為核心,以創新教育為主線,更新現有實驗教學的內容,改革完善實驗教學方法,強化實驗考核,全面提高學生的實驗知識、實驗技能、工程素質、創新能力和開拓精神,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
第一,改進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要改變不顧學生的個體差異,忽視學生的個性、能力,按同一模式進行教學的方式,變單純的知識傳授為能力的培養,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改單一實驗為分層次實驗的模式。按實驗設計可分為三個層次,即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創造設計性實驗。因人而異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基礎性實驗采取“帶著走”,使學生掌握做實驗的基本方法;綜合性實驗“看著走”,以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獨立操作能力;創造設計性實驗“自己走”,要求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進行研究型實驗,其中前兩個為必修而后者可選修。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于使優秀學生盡快脫穎而出。
第二,以學生為課堂中心,發揮教師的“導”向作用。我們現在常講以人為本,就是要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強調教師“導”的作用,是我們深化教學改革的特色。“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僅摒棄了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而且還讓學生得到了潛力的釋放,有助于其學習方式的轉變,使他們不僅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而且還能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精神,使其養成勤于思考、善于總結、勇于創造的良好習慣。
[1]何鋒明.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改初探[J].科技致富向導,2010(15).
[2]朱萍.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如何使用好新教材[J].中學教學參考,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