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宗平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第六中學泉州市 362400)
經過新一輪的新課程改革后,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融入了“以學生為中心”、“自主、探究、合作”等現代教學理念,逐漸擺脫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更加關注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和全面發展,使得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雖然經常被教師應用,但是一種新事物的推廣總是要經過無數次的實踐才能積累一定的成功經驗。為此,下面基于以往的工作實踐,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積極作用。
所謂的小組合作學習,是教師按照一定標準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教師系統的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能力,從而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
無數的教學實踐證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同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有著顯著的優越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強了師生、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2)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以及動手實踐、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創新能力、自學能力等;(3)讓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主動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充分體現了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地位;(4)把個人自學、小組交流、全班討論、教師指點等有機結合,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5)拓展了學生學習空間,增大了信息量,讓學生在互補互促中共同提高,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提高。
在合作學習前,教師按照一定標準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圍繞問題或任務展開合作學習,這里要確保分組的合理性。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發現部分學生不知道如何參與,發言不積極,提不出自己的見解。針對這樣一種情況,教師應在課前布置學習任務,鼓勵學生預習所學內容,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發言與討論中才能有的放矢。如:講“冪函數”時,要求學生通過課前預習了解冪函數的概念,嘗試畫冪函數的圖像,用系統的眼光看待y=x、y=x2、y=x3等函數。課上時,利用課前導學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收集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便于組織學生討論。
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對所學內容已經有了初步了解,為教師課堂教學奠定了良好基礎。教師在課堂學習上可利用3-5分鐘的時間創設問題情境,強化學生對新知識的直觀認知,然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小組討論。創設問題情境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或借助多媒體工具,或實物模型展示,或教師語言構建,或通過話題、故事等方式,無論哪一種,都要貼近學生實際。如:講“三角函數的周期性”時,教師可以通過星期、潮汐等引出周期現象的概念,讓學生對“周期性”有初步認識,在此基礎上圍繞三角函數提出“正弦函數是否有周期性”等問題,引起學生求知欲,進入接下來的討論中。
通過問題引導后,進入主題討論階段,學生便在小組內合作討論,教師主導這一過程,引導與督促學生積極參與到討論中來。如:講“直線方程”時,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進行“點斜式”探究,了解其中容易混淆的部分,并最終得到關于“點斜式”的概念,讓學生主動經歷知識的獲得過程。
在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后,對新知有了基本認識,教師根據學生探究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及討論結果,對課程知識點進行總結歸納,進入常規教學階段,持續深化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和掌握。之后,利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課堂練習檢測,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根據學生反饋結果布置課后作用,有助于學生鞏固新知。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要結合教學實際,按照一定的流程進行,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積極作用,體現出這一教學模式優越性。在具體應用中,教師要精心的設計好每一個教學環節,圍繞學生展開教學活動,自己則充分引導者、監督者、促進者等角色,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體驗知識的獲得過程,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內化為自己所用,真正的掌握知識。
[1]寧嬡嬡.高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誤區及改進措施[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3(18).
[2]王志霞.高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問題及對策探析[J].電子制作,2013(24).
[3]劉雅琴.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