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育盛
(廣西貴港市港南區新塘鎮中心學校貴港市 537118)
想要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必須要以學生為課堂主體,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所以當前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就是教師導入——學生自主探究新知——教師引導與點撥——應用創新等。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導入是十分關鍵的。教師必須要明確教學目標,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通過目標導入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注意兩點,第一,教師要抓住事物的本質,將目標導入環節設計的過于華麗,根本沒有突出關鍵問題,這樣導致學生迷失方向。第二,簡化教學內容,直奔主題。一節課只有40分鐘,如果教師導入新課程的時間過長,那就直接會影響到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所以必須要注重對教學導入的設計,要在潛移默化中帶動學生的好奇心,快速掌握數學教學內容。
在新課改要求中明確提出小學數學教學要注重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制定不同的教學指導方案。
通常提到閱讀理解就會想到語文,其實這是不全面的,在數學教學中閱讀理解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教材,結合自己對數學的認識,發散思維,嘗試解答數學問題。
遷移嘗試這種學習方法是讓學生根據現在掌握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相似的數學問題,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在小學數學加、減法教學中,教師給學生10元錢,學生必須買一棵白菜和一個蘿卜,那么學生最后能剩下多少錢?雖然只是簡單的算數題,但是卻能讓學生有效掌握計算方法。
在小學階段,低年級學生思維能力尚未成熟,教師必須要通過實踐操作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例如:在學習數的拆分這一章節時,老師可以準備一些小棒,通過操作小棒來進行學習,把抽象的數字具體化以增加小學生的感知能力。
在數學學習中大量的具體實例都有其通性,而且方法也比較多,可謂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因此在學習中通過觀察法、分析法、比較法的綜合運用,并進行歸納找出規律,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自然而然的浮現出來。例如:在學習除法運算這節課程時,老師可以給出題目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其中的一組題,并對其過程和結果進行分析歸納,從而找出除法運算的規律和方法。可見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培養小學生的自我提煉學習方法的能力。
在數學的復習階段需要每個小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全面化、系統化的總結與鏈接。這樣不但可以促使學生加固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還可以通過整理發現一題多解的方法,例如:對于一道應用題來說,其解法會有比例法、設未知量法、分數法等等,把所有的解題方法進行羅列,并尋求適合自己的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因此整理鏈接可以讓小學生的思維更加的縝密與靈活。
數學這門學科本身就比較抽象化,只靠學生的自主學習是遠遠不夠的,老師還要適時的對學生進行引導與點撥。尤其對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出現的誤區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在學生通過自我摸索的方式掌握了多種加、減法的進位與退位的方法,此時老師要適當的對學生進行引導和點撥,讓學生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而避免進入錯誤算法的誤區。
所謂應用創新就是通將學習與生活相聯系,并將生活中的問題通過數學知識的來進行解決。讓學生從生活中感知數學的味道,從而愛上數學這門學科。因此,老師可以有意識地多出一些有關此類的習題,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多向性思維。例如:老師可以讓同學數一數自己家里共有幾只小動物,分別是什么?通過加、減法的運算可以算出動物的總和或每種小動物都有幾只。還可以加深知識的拓展,例如:在上述小動物的運算中,涉及到幾種運算,分別是什么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從大家的身邊就地取材而來的,也算是“投小學生所好”。因此,問題的設計與創新還是有待老師們去深究的。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育是促使小學生智力與思維快速成長的重要階段,也是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和想象能力的重要依托。在當下追求素質教育熱潮中,尋求適合小學生高效學習的方法和策略是有必要的,不但可以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環境,還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堂色彩,提升課堂效率,為每一朵祖國之花帶來充足陽光雨露,力求讓他們在健康的環境中開的更加絢麗多彩。
[1]金成淑.小學數學構建情景教學的對策研究[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2]郭自發.高效課堂讓小學低年級學生愛上數學經驗談[J].科技創新導報,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