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汝松
(廣西科技師范學院 體育學院,廣西 柳州 545004)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Gardner)于1983年提出。加德納從研究腦部受創傷的病人發現他們在學習能力上的差異,從而提出此理論。在他之后經過理論研究與實踐,認為人類主要有相對獨立、相互平等的8種智力,也就是言語——語言智力、邏輯——數理智力、視覺——空間智力、音樂——節奏智力、身體——動覺智力、自知——自省智力、自然觀察智力、交往——交流智力。進入21世紀霍華德·加德納對多元智能理論進行了修正與完善,認為智力是在一種文化環境之中個體處理信息的生理及心理上的潛能,這種潛能可以通過文化環境激活以解決實際問題并創造該文化所珍視的產品。多元智能逐漸成為諸多國家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之一。
對我國來講,引進并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有著現實的意義,面對我國應試教育的困境,采用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作為支撐素質教育改革的教育學基礎,其有著科學的依據。依據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其效用性在于智力不再是傳統意義上可以跨時空用同一個標準來衡量的特質,而是隨著社會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區別的為特定文化所珍視的某種能力;也在于智力不是一種或以某一種能力為中心的能力,而是獨立自主、共生共贏的多種智力;此外關鍵在于智力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了邏輯數理能力或以邏輯數理能力為核心的智力,而是立足長遠發展所需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
在傳統教育中往往強調以語言運用和邏輯推理為核心的智力發展,過度夸大了語言和數學智力的作用,忽視了其他人類認知能力的存在。學校也往往把文化課(諸如,數學、語文、英語)成績作為度量學生的評價標準,結果,體育、音樂、美術等學科被擠向邊緣。體育在中小學課程中,由于不是主要學科,課程經常被擠占,用以滿足所謂主要學科的“充足”時間。在小學高年級、初中三年級、高中三年級,體育課在許多學校甚至處于停滯狀態。由于學校更多關注學生的傳統智力教育,在學校體育場地設施投資上也就沒有那么熱情,即使下撥的體育經費也往往用不到體育發展上。也正是這個原因,許多學校的體育場地設施嚴重不足,廣大農村地區更是如此。對體育的不重視,也引發了連鎖反應,學生體質健康多年來持續下降,體育教師地位偏低,待遇得不到應有的保障。學生身體-動覺智力沒有受到應有的肯定,也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出與發展為多維的學校體育觀提供了理論與實踐根基,該理論把身體——動覺智力作為人的重要智力組成部分。身體——動覺智力主要是指運用軀干和四肢的能力,表現為是否能夠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對事件是否能夠做出恰當的身體反應以及是否善于利用身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身體——動覺智力可以通過體育參與獲得,把它作為智力的一部分,可以提高學校主體對學校體育教育的認同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大多數人均擁有完整的智力構成,但是不同的人又具有自身的認知特征,有的人在言語——語言智力上突出,有的人在邏輯——數理智力上突出,有的人在視覺——空間智力上突出,有的人在音樂——節奏智力上突出……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不是智商上的差別,而是智能類型、智能強項的差別。對于每個人來講,不存在誰比誰更聰明的問題,只是誰在哪個方面更擅長的問題。那么面對我國體育教育的困境,多元智能理論提供了長遠的理論支持。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我國學校體育教育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實踐。
多元智能理論在為體育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清晰的價值上的運用可能性,并逐漸受到教師與學生的認可。它的運用符合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需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轉化為學生積極參與現實體育教學的動力源泉。體育教育在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健康上的價值已經是見證了的,而對于在體育教育中發展學生的多種智能也是可以預見的。在體育教育中,體育教師不但傳授給學生相關的技能、方法,也提高了學生的速度、力量、柔韌、耐力、靈活性等素質,并且在體育教育中能夠樹立學生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同時團隊練習與比賽能夠提升學生團隊意識與社會交往能了。這些將有利于學生成為全面的完整人,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智能、言語——語言智能、內省智能和人際關系智能等。學生從體育教育中的智能習得,一方面能夠促進學生長期從事身體鍛煉,另一方面能夠促進多種智能的鞏固與提高,最終促進學生成為利己利他的人。
在體育教育中,運用多元智能理論,要注重體育的內容向著健康教育、心理訓練、安全教育、行為規范等方面拓展,不斷促進學生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增加,事實上關鍵還是在于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只有學生在內心接受體育,形成穩定的體育價值觀,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傳統體育教育的困境,擴大體育教育的價值。多元智能理論注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這就需要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這種能力在體育教育中需要體育教師的引導。這就要求在體育教育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的體育興趣,讓學生通過觀看大型體育賽事及介紹體育明星的成長過程內化學生的體育觀念,增強學生對體育的理解,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學生在生活中自覺參與體育鍛煉并影響他人。
多元智能理論在體育教育過程中的運用也在于培養學生的個體品格,也就是要實施個性化教育。而個性化在教育中主要包括教育的人性化、教育的個別化及教育的個性特色。也就是在體育教育中,要把學生當做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而不是物體。在體育教育中要考慮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個體身體差異,關注學生的天生稟賦、興趣、特長、愛好以及價值取向等,依據不同的標準來評價學生個體,而不是搞一刀切。在不同的學齡段要采用個性化教學來滿足不同學生的群體的需要真正把學生主體性作為體育教育的落腳點,尊重學生差異,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快樂成長,讓學生逐漸有能力去管理自己的體育參與,幫助學生理解自身的身體變化與個體所需。
體育課程本身已經形成了自身獨具特色的文化體系,學生在體育課程參與中,不但可以傳遞出學生對于體育的需要、觀念和情感,而且還可以從他人那里獲得關于體育運動與身心健康的信息,從而積累有關的知識和經驗。在師生、生生交流中,讓學生體會體育的魅力,讓學生體會體育的人文關懷、人文價值,讓更多的文化理念通過體育課程傳遞給學生。如在體育課程中穿插一些老女排五連冠的輝煌事跡、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等激發學生的自豪感,讓學生感悟體育精神,進而感悟體育文化。事實上,體育已經成為獨具特色的身體文化符號,排球的傳、墊、扣、發、攔,太極拳的套路……這些已經深入人心,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蘊含著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在體育課程教學中也要注意滲透更多的文化觀念,把文化觀念與體育課程相結合,促進學生的體育參與的文化觀感提升,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動機。
多元智能理論注重教學內容傳遞上的多元性,強調學生多方面智能的習得,并承認人的某種智能突出的自然性,這就需要體育教師具備多元的體育素養,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智能開發與引導。首先,體育教師需要掌握體育知識與技能,這是體育教育開展的基礎。其次,體育教師應掌握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習得體育知識與技能。再次,體育教師需要擁有教學受眾的群體心理,懂得運用心理學調動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積極性。最后,體育教師需要具備良好的師德,懂得立德樹人的蘊意,為學生樹立榜樣,增強在學生心中的地位,提升學生對體育學科的心理歸屬感。總之,體育教師只有具備多元的素養,才能更好地在體育教育中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最終提升學生的體育習得意識。
在體育教育中運用多元智能理論,要注重評價上的多元化。教育評價是對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效果進行的評估和鑒定。對體育教師的評價,既要對體育教師完成教學的情況進行評估,也要對教學態度、業務水平進行評價,既要總結已經積累的可行經驗,又要找出需要改進教學策略。對學生的評價,要對學生達到體育教學目標的現實情況進行評價,也要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思想狀態、努力程度等進行評估。多元智能理論需要從多元的視角對體育教育評價對象作出準確的評價,減少體育教育評價中的片面性和主觀性。而在傳統體育教育評價中評價渠道往往一元化,評價上的主客體比較單一。在以往的體育教育評價中,體育教師是評價主體,學生是被評價者,往往缺乏學生之間的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雖然有時在體育教育評價中也強調評價者要理解和尊重被評價者,但是評價者和被評價者往往還是處于不平等的地位,這樣的評價則因被評價者的被動參與,而不能達到體育教育所要達到的評價結果。體育教育評價需要利于師生和諧共處的評價體系與認知體系,這就需要創建多元化的評價機制,注重學生成為積極主動的評價者與被評價者,鼓勵學生自身、同學、家長、體育教師等共同參與到體育教育評價之中,把體育教育評價變為多主體共同參與的評估活動,讓學生成為自主的終身學習者與評價者,讓他們感悟自身參與體育學習的成就,形成他們體育參與學習的推動力。
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其具有獨立性與相異性。學生應該是全面發展的人,也是具有個性的人,學生的發展處于不斷變化的過程之中,教育在于引導學生的不斷完善與發展。多元智能理論重視學生在體育發展中的知識、技能的發展,也重視學生人格的完善。引入多元智能理論進入體育教育就是要重視學生學習與發展的結果,也是要重視體育教育參與過程中學生的動態所得。多元智能理論注重人的多元智力價值,承認人的差異性,尊重學生的性情、人格上的多元發展,因此,我們要逐漸轉變觀念,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同時,優化體育課程,推動體育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讓多元智能理論在體育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1]李啟迪,邵偉德,王健.加德納教育理論中關于學校體育的觀點及其對我國學校體育發展的啟示[J].體育學刊,2013,20(6):70-73.
[2]陳清.高職體育多元智能教學模式的應用[J].廣西教育,2015(5):157-158,160.
[3]黃英,蔣曉丹,杜康力.多元智能理念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借鑒和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4,4(29):40-42.
[4]劉明東.多元智能的多元測評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4.
[5]李曉汝,李艷國,李款.多元智能理論與高校體育教學的多元評價[J].中國成人教育,2015(7):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