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枝秀
(廣西南寧市江南區蘇圩鎮初級中學 南寧市 530228)
首先我國教育體制導致很多學生在初中階段只能努力學習課本上的知識,而且教師對學生的認可只取決于應試考試的分數,加之家長和學校給的壓力,農村地區的初中生基本沒有空閑時間去閱讀課外書籍。其次很多學生對于課外閱讀的認識出現錯誤,大多數初中生都覺得只要學好課本上的知識就可以,能夠應付考試就行,根本沒有閱讀課外書籍的必要性,這就使得初中生對于課外閱讀的積極性提升不上去,即使教師規定了課外閱讀任務,大多數初中生也只是應付了事而已,根本沒有踏下心去閱讀,這也就使得在農村初中生基本沒有課外閱讀的習慣。
我國農村地區經濟水平較差,當地政府每年撥付下來的教育經費有限,這就造成大多數農村地區的初級中學根本就沒有建立圖書館,或者圖書館內的書籍較少,學生對于圖書館內的書籍興趣不大,而且農村家庭中父輩文化水平較差,沒有收藏圖書的習慣,這也就使得初中生根本就沒有從小培養閱讀習慣,缺少讀書意識。
受應試之風影響,不少語文教師將課堂閱讀的主要目的定位在訓練應試技能上,優美的文章被肢解成一道道試題,學生面對它望而生畏,閱讀興趣自然大打折扣。在農村初中語文閱讀課堂上基本上都是以語文課本為主,教師的觀念仍然停留在課本之上,主要是將課本上的內容講解給學生,學生只需要掌握應試考試中所需要明白的知識,這樣就使得學生缺乏閱讀實踐的機會,同時教師也沒有對語文課外閱讀提起足夠的重視,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遇到難點也不會向教師尋求幫助,這樣學生就只能了解到課外閱讀的表面知識,不能解決根本上的要點,直接影響了課堂閱讀教學的效率。
教師想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要從教學方式上進行創新,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要讓學生從被動變為主動,要營造濃郁的書香校園環境,使學生自覺地投入到課外閱讀的海洋中去。
讀書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合適的讀書方法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手段。對于農村初中生的語文教學來說,教師必須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的內容,掌握學生的理解能力,解決閱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身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獲得更多的知識,使對文章的記憶更加深刻。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嘴和筆的配合,將知識更深刻的記錄在大腦內,做好讀書筆記。教育學生做到多讀、多寫、多體會。學生在閱讀時遇到自己喜歡的美文、哲理性語句應抄錄在摘抄本中,體會文章的內涵,思考文章的精美之處,鞏固對文章的記憶。同時在寫作時,靈活運用閱讀素材,提高寫作水平。
在農村地區,人們生活水平比較低,書籍的數量和種類都達不到學生的閱讀要求,不是種類太單一,就是圖書太少,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要。就好像一片旱地,得不到雨水的灌溉,也不會長出優質的莊稼一樣。所以解決農村學生書籍少,讀書難,成為了教師刻不容緩要解決的問題。作為教師,有義務為學生搜集適合的書籍,尋找對學生成長有幫助的課外資料,并且教師也有義務去指導學生學習課外讀物中的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知識鑒賞能力。教師還可以發動學生將自己家里的圖書整理分類收集在一起供學生集體閱讀,或者提倡學生將自己的書籍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換閱讀。這樣既可以節省買書所需要的開支,也可以增加學生們的閱讀量。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平常節省的零花錢拿出來,與大家一起買更多有用的書籍和課外閱讀材料。在收集書籍的過程中,我們也應該對書籍的種類和內容精挑細選、嚴格把關,選擇對學生學習有用的書籍。例如:古典名著,科普小說以及近當代名著等等。學生在讀這些書時,不僅增加了知識面,同時起到開闊視野、陶冶情操的作用,提升了學生的閱讀綜合能力。教師在挑選課外讀物時,應該考慮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將適合的課外素材與書本的知識相融合,使學生對教材和作者的了解更加透徹,對文章理解的更全面,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同時,教師在選擇課外讀物時,應該選擇最貼近課本知識的文章,從而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課外讀物的教學,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本中的知識,并且收獲到課本之外對自己有益的知識。
[1]王郁.怎樣提高初中生的課外閱讀質量[J].中學教學參考,2011(19)
[2]梁毅.如何有效指導初中生進行課外閱讀[J].新課程(中學),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