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玉
(江蘇省泗洪縣歸仁中學 宿遷市223800)
在初中英語教育領域內,一般能力包括學習新的英語知識的能力、探究英語問題的能力、應用英語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英語創新能力是英語的一般能力,但從一定意義上講,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又是最重要的英語能力。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培養創新型人才,變得尤為重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的動力。”21世紀是創新教育的世紀,我們站在時代的高度,審視當今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是每位教師追求的教學目標,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創新精神和提高創新能力,是落實素質教育的核心。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筆者對創新教育作了一些探索: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創新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教師是關鍵。教師要敢于沖破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從應試教育的圈子里跳出來。傳統的教育是一種維持性的教育,重經驗、輕創新,教師憑經驗教學,形成思維、行為定勢,缺乏對自己的教和學生的學進行反思、研究、創新。傳統教學還具有封閉性,只給學生“魚”而未授予學生“漁”,缺少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的機會。教學創新所要體現的就是要變傳授式教學為研究性教學,變經驗性教學為反思性教學,變封閉性教學為開放性教學,創新教育要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教學思想,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突出思維培養的重要性,將教學的重心和立足點轉移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上來,培養創新能力,必須拋棄傳統教學中壓抑挫傷人的創造潛能和個性的發揮、窒息人的創造意識形成的種種因素,并使創新能力的培養落實到教學過程中。
目前,教學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傳統思想的影響,有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教師總是希望學校增加課時,延長教學時間;或者搞“題海戰術”,“大運動量”的練習來提高教學質量。但事與愿違,“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痛苦”未能有效促進學生進步和發展,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英語教學不應只是一種模式:“復習引進—講授新課—練習鞏固—小結作業”,更不能把教學模式八股化,應該從實際出發,以服務于學生學習主體為本,努力實現教學形式或教學手段的創新。如何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我們要樹立有效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益,促進學生持續發展。要把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轉化為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活動,把課堂內的教學延伸到課堂外,延伸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去。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構建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師生交往的心理狀態達到最佳水平,以保證學生心情愉快、思維靈敏,使各種智力和非智力的創新因素都處于最佳活動狀態,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去過美國考察的中國教育界人士說,他們的學生上課時比較隨便,可以站著,可以坐著;可以隨便說話,可以隨便進出。中國的教學環境完全是兩碼事。美國式的開放式教學環境有它的好處,但弊端不少。不過,如果不適時、適度地開放一下我們的教學環境,也是不識時務的。教學環境應當為每個學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間,讓學生大膽甚至可以異想天開。要想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必須先從開放教學環境做起。首先要尊重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地尊重每一個學生,努力做到不體罰,不訓斥,不歧視,不諷刺,力求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一種積極、愉悅的課堂氛圍。其次要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教學全過程。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這是說興趣可以引導和推動一個人去鉆研,去探索,將注意力放在人所感興趣的問題上,從而獲得創造的成功。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創新的重要動力,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另外,在課堂上進行英語教學時,可以適當穿插一些英語趣聞,學生一般喜歡聽的趣人趣事,教學中結合學習內容講述明星的故事,既可以了解英美國家的歷史,豐富知識,又可以增加學生對英語的興趣,
總之,英語是一門語言科學,不僅是科學語言,而且也將是學生走上社會以后商業、貿易的必需語言,因此,學習英語不僅僅是語法、詞匯,還要會用之去理解,去交流和創新。信息時代各種媒體傳遞著大量信息,英語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得更加緊密。因此,必須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達到我國新一輪英語課程改革的目的:人人學有價值的英語;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