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添龍
(福建省安溪第十二中學泉州市362412)
所謂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指學生能夠在課堂中獲得收獲,不僅能夠增強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還能獲得能力和知識,因此語文教師必須要把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工作重視起來,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改變傳統的死板的教學氛圍,營造和諧的課堂環境,使學生熱愛語文學習,這對于實現教學目標具有重要的價值。
教學活動并不是強制開展的,而是要把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出來,只有學生對學習充滿了興趣,才能把自身的能力和潛力充分的體現出來,才能自覺的融入到教學中來。課前的導語就能夠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導語也決定了整堂語文課的效率,一段生動精辟的導語,不僅能夠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教育,同時還能引發學生的深思,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因此教師必須要設計出巧妙的課前導語,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學習《蘇州園林》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導語:“在上課之前老師先考考同學們的地理知識,同學們知道西安又叫做什么嗎?”“江城。”“那蘇州又叫做什么呢?”“園林城。”“同學都答對了,那么誰又知道蘇州為什么稱作園林城呢?”這時學生就會暢所欲言,教師通過不斷的追問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效的激發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氛圍也變得更加活躍,進而開展語文教學也更加有效。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提問,將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內容通過恰當的問題創設,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月亮上的足跡》這一篇課文的講解中,教師可以通過新穎的問題設置導入本節課的內容。教師:同學們,在我國古代有著很多關于月亮的傳說,但是今天美國的三位宇航員將會帶領我們踏上月球,同學們一起試想月球究竟是什么樣子呢?而三位宇航員又是怎樣踏上月球,他們在踏上月球后會有怎樣的感想呢?通過這樣的問題導入,學生學習興趣被充分激發,教師可以抓住契機,進行相關內容的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已經在教學中被非常廣泛的應用,為語文教學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多媒體技術能把文字、聲音、圖像等集中到一起,具有直觀的特點,把一些抽象的語文知識通過多媒體生動的表述出來,改變了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還能極大大的增強語文教學效果,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例如在學習《錢塘湖春行》這首古詩時,只對詩中的含義進行講解是非常枯燥的,學生的興趣降低、注意力分散,不能很好的感悟出古詩中所蘊含的意境。這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一段春意盎然的短片,把古詩中所表達的美景體現在學生眼前,學生身臨其境,真正感受到春天的魅力。學生的主動性被有效的激發出來,對古詩的理解也更加透徹,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提高了學習的質量。
教學活動中要把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的體現出來,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人,這是因為學生在充滿興趣的狀態下所領悟的知識能夠更加牢固的記住。因此在教學中可以設計一系列課堂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成長,活動的設計要以培養學生的思維為中心,設計出形式多樣的活動。
例如在學習《關雎》《蒹葭》這兩首詩經時,教師可以設計朗讀比賽,以此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同時也能使學生加深對詩詞中意境的感受,體會出作者的心情;另外還要制定一些獎勵政策,長時間下來,班級中就會形成書聲瑯瑯的學習氛圍,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出師表》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把同學分為幾個小組,讓同學們自行探究,利用文章中的注釋理解文章的意思,對于實在不能理解的要記錄下來,教師統一進行解答,最后歸納出文章的重點和難點。通過這種方式的活動,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另一方面還能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
綜上所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涉及到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等多個方面,因此教師必須要把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體現出來,在教學方法上大膽的進行創新,不斷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盡最大的可能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人才。
[1]張冬梅.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20):28.
[2]劉子杰.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4,(16):32-33.
[3]周鳳英.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探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3,(07):99-100.
[4]張曉生.淺析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4,(07):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