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朋輝 李改欣 張秀書
摘要:本文主要就幼專大學生政治參與情況、價值觀現狀、對未來職業發展的態度和認識、大學生信息渠道的獲得和課余關注四個方面進行調查分析,對幼專類高校創新教育機制,加強人文教育,加強幼專生自我成長和理想信念教育提出思考。
關鍵詞:幼專大學生 ? 思想政治 ?調查
本文以一所幼教專科學校為例,展開調查分析,該幼教專科學校在校生約5000人,其中女生4800余人,占學生總數的98%以上。因為培養專業的單一性,且絕大部分為女生的特點,該校學生的調研數據可能較其他高校有其特殊性。
本文主要呈現大學生政治參與情況、價值觀現狀、對未來職業發展的態度和認識、大學生信息渠道的獲得和課余關注四個方面的調查與分析,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調查學生532人。
一、政治參與情況:旗幟道路問題觀點鮮明,民主狀況認識多元,愛國情感強烈,對國家未來積極樂觀
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94.17%認為“有價值,但是需要結合我國實際運用和學習”,3.57%表示“有價值,必須全盤照搬”,2.26%持否定態度。在“你對我國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認識”中,91.17%認為“應當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5.83%認為“走西方國家的發展道路可以更好地促進社會發展”。這表明大學生在旗幟和道路問題上觀點明確,認識到馬克思理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著不可估量的指導作用,但并不能完全搬照馬克思主義理論,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有自己的國情,需要開辟一條屬于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
對于“你認為現在還需要弘揚愛國主義了嗎” 94.17%認為“十分必要,有國才有家”,60.15%學生贊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觀點上;35.9%的同學基本贊同。以上調查表明絕大多數學生非常愛國,能夠立足于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對國家感情深厚,對我國發展前景寄予青年人特有的支持和信心,持樂觀態度。
二、社會價值觀狀況:價值觀標準存在二重性
關于“你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看法”,81.39%的學生認為“是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統一,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11.47%的學生“把它當做個人的努力方向,盡自己的能力做”。在“你認為周圍人中存在的主要不良思想傾向”中,“利己主義”占51.5%,“拜金主義”占19.36%,“功利主義”占16.17%,這表明大學生的價值觀存在知、行的二重性。思想上認同正確的價值觀,但在現實面前,因各種因素的影響,便會產生“利己”的行為結果。這些觀念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使部分大學生價值取向從承擔國家責任,奉獻社會轉向實惠實用的現實生活,從追求理想和知識轉向追求金錢和地位。因此,我們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任重道遠。
三、對未來發展的態度:就業創業是大學生面臨最大的壓力
在“大學生面臨的最大壓力”中,63.35%認為“就業創業壓力”是大學生面臨的最大壓力,17.29%認為是“自我成長期望壓力”,10.53%認為是“學習壓力”,8.83%的學生認為是因家庭背景、經濟狀況等因素造成的心理壓力,很明顯,就業已經是每個大學生一進校門就要考慮的事情。為了增加就業優勢,很多大學生既要學習很多功課,又要利用業余時間去報各種補習班,去拿各種證書來應對就業,有的大學生已身心俱疲。一部分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發展制定了較高的、長遠的目標追求,其目標實現的過程是艱難的、長期的,甚至是痛苦的,這部分學生常常會感到來自自我成長期望的壓力,教育者應給予他們其更多的保護和幫助。學習壓力是大學生一直面臨的問題,適當的壓力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完成學業。另外,對于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教師應該對癥下藥,解決其思想問題。
四、獲得時事信息的渠道及課余關注的內容單一
從學生獲取時事信息的來源看,網絡依然是現在乃至今后學生重要的信息獲取媒體,達到77.63%,電視、廣播、報紙獲取時事信息僅占17.48%,交流獲取占2.63%,而課堂中獲取時事信息最少,僅占2.26%。這一比例再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引領工作敲響警鐘,在網絡信息魚目混雜,信息量井噴的當下,我們如何有效引導學生,如何提高學生的甄別能力,這一任務刻不容緩,需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高度重視和具體措施。大學生承擔著歷史的責任、國家的責任、社會的責任、學校適當的課堂引導非常重要,2.26%的信息比例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關于“你和的同學經常談論的中心話題”“談論國內與國際時事話題”的僅占2.44%,“談論就業問題”的占25%,而“日常學習與生活問題”則占到了63.53%。這一數據結果和幼教類辦學特色,學生性別特點關系密切,其性別特點及女孩特有的成長環境和經歷,使絕大部分女生對時事政治問題不關心,不敏感,因此關注時事政治比較少。
通過調查發現,幼專類大學生愛國情感強烈,他們積極、健康、向上,價值觀存在知、行的二重性。大學生正處在獨立的人生觀、價值觀成型階段,這就要求幼專類高校以學生最集中的矛盾、困惑為突破口,創新教育機制,加強人文教育,加強幼專生自我成長和理想信念的教育引導,使他們盡快擺脫矛盾和困擾,找到屬于自己的正確的人生座標。
參考文獻:
[1]馮睿.社會學視域下的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分析[J].銅仁學院學報,2010(6).
[2]馬寧.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與思考[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5).
[3]謝曉娟.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工作的幾點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1).
[4]吳微.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思想變化軌跡與規律的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