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月明++徐婧媛



【摘 要】 通過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會計準則遵循度和盈余質量三個指標,選取多種樣本、采集多年數據,對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執行效果進行量化檢驗。結果表明,采用相同樣本、同時期數據、不同的度量模型和指標,結果差異較大。從趨勢看,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逐年變好,盈余質量逐年變差,會計準則遵循度變化不大。加強客觀、合理的會計準則執行效果度量工具的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 會計準則執行效果; 會計準則遵循度; 修正的DD模型; 會計信息披露質量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5)16-0047-07
一、引言
自2006年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實現國際趨同,政府一直致力于完善企業會計準則,積極建設高質量會計準則體系。然而,高質量的會計準則只有得到有效執行才能產生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吳聯生,2003)?!镀髽I會計準則》執行效果如何,會計信息質量是否提高,現有文獻給出了不同的研究結論。有研究表明,會計準則總體得到恰當的執行(毛新述、戴德明,2009)、會計準則執行水平總體逐漸提高(鄭偉,2013)。新準則實施后會計信息總體的價值相關性顯著提高(羅婷等,2008);也有研究發現,在實施新準則的當年,會計盈余的價值相關性并沒有顯著提高(朱凱等,2009),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現象仍然普遍存在,盈余管理程度相比以前稍有提高(武瑞霞,2011),新準則的實施并沒有增強會計盈余的穩健性(王俊秋、鄭艷,2010)。這些研究只是會計準則執行效果的階段性成果,研究結論的不同是由于選取的樣本、采集的數據、計量模型和方法的選擇以及研究角度的差異所導致。本文將選取相同樣本、同時期數據,采用不同的計量指標和模型檢驗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執行效果。
二、會計準則執行效果度量的研究狀況
本文在會計準則執行效果度量指標和度量方法選取的基礎上,對現有文獻進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王萌(2013)對2007—2012年期間國內主要十種會計類核心期刊進行分析,將我國會計準則執行效果的研究文獻分為兩類:第一類從會計準則執行情況入手;第二類從會計準則執行的經濟后果入手。從會計準則執行情況看:一是針對某一具體準則進行研究,如資產減值對會計準則執行效果的影響(鄧紅燕,2009);二是針對某一行業進行研究,如保險行業會計準則執行情況(劉萍、朱琳琳,2011);三是針對某一地區進行研究,如云南省非上市大中型企業會計準則執行情況(張燕,2012)。余波(2009)首次檢驗了企業規模和股權性質對新會計準則執行效果的影響。從會計準則執行的經濟后果看:一是從財務報告視角,通過選取“上市公司年報的審計意見類型、財務重述情況、會計師事務所變更情況、深交所信息披露評級結果”等指標分析我國會計準則的執行情況(宋永鵬、徐維爽,2011等);二是從盈余管理視角,采用修正的瓊斯模型計算總應計(武瑞霞,2011;姜英兵、嚴婷,2012等),也有學者(田靜,2006;翟華云,2010)采用修正的DD模型計算流動性應計;三是從會計信息質量及其價值相關性視角,檢驗新準則實施后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的價值相關性(吳水澎、徐莎莎,2008;魯娜,2009;余波,2009)。
國外學者度量會計準則執行效果選用了更加直觀的會計準則遵循度(Compliance)指標。Cooke(1989)最早用會計準則遵循度研究瑞典上市公司的年報披露情況,之后被Tower(1999),Street et al.(2000、2001、2003),Tondkar、David W. Harless and Ajay Adhikari et al.(2008),Hodgdon et al.(2008、2009)用于度量會計準則執行效果。近幾年,國內高利芳(2009)、陳繼初(2011)、王莉等(2011)、鄭偉(2013)等也開始使用會計準則遵循度指標度量我國會計準則執行效果。
選擇不同的度量指標和模型通常是基于不同的視角,選取不同樣本、采集不同數據得到不一樣的結論是研究中常見的現象;選取相同樣本、采集同一時期數據,選擇不同度量指標和模型是否能得到一致結論,在度量會計準則執行效果的研究中,尚沒有看到相關文獻。本文的意義在于能夠發現已有度量指標和模型間的差異,通過比較不同指標和模型間的差異尋找適合研究對象的相對恰當的指標和模型。
三、度量指標選取與檢驗過程
(一)指標選擇
綜合現有文獻,筆者將基于財務報告視角和盈余視角,分別采用直接法和間接法來檢驗我國會計準則執行效果。直接法采用的是會計準則遵循度指標。會計準則遵循度以年報附注中披露的主要會計政策為構建基礎,相比財務報表,年報附注信息更加充分詳細,遵循度指標能直觀地反映企業執行會計準則的詳細情況。國外學者已將大部分國際會計準則作為計算會計準則遵循度的檢驗項目,高利芳(2009)計算了2006—2007年業績排名前100和后100的上市公司首次(2007年)執行新會計準則的情況,構建了涉及13項具體準則、48項檢驗項目的準則執行情況檢驗表;曾月明、陸文捷(2015)驗證了高利芳(2009)構建的檢驗表,并對檢驗表進行了改進,結果表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會計準則執行情況好于中西部地區,反映出企業會計準則執行情況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有一定的關系。除高利芳(2009),曾月明、陸文捷(2015)外,國內其他文獻由于未列示具體檢驗項目,導致無法重復他們計算準則遵循度的過程。
間接法通過會計信息質量來反映。會計信息質量包括財務披露質量和盈余質量。財務披露質量選取“上市公司年報審計意見類型、深交所信息披露評級結果”兩個指標;盈余質量則選用修正的DD模型。修正的DD模型度量盈余質量更為有效(吳德軍,2009)。
(二)檢驗過程
1.財務披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