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艷
【摘 要】在復習課中如果教師講得太多,學生就會被老師牽著走,無法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久而久之就會變得被動,進而喪失學習的興趣和自主性。運用“學—練—測—講—評”的方法,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并能夠培養學生各方面的通用能力。
【關鍵詞】復習課;學—練—測—講—評
常言道:“溫故而知新”。復習就像是一座聯系新舊知識的橋梁,在從舊知通往新知的過程中,它不僅起到了查漏補缺、鞏固及運用所學知識的作用,同時,它還影響到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發展。
長期以來,在復習課中常見的問題是講得多、練得多,表現在:第一,教師總怕學生漏掉問題,講課面面俱到;第二,教師怕學生浪費時間,滔滔不絕地講,學生無自主學習的空間;第三,各式各樣的試題無休止地練,且很多是重復練習。這就導致一個同樣的結果:基礎差的學生被動地被老師牽著走,久而久之逐漸喪失學習的興趣與信心,產生厭學情緒;基礎較好的學生被老師掰碎了喂到嘴里,失去了獨立解決問題能力提高的機會,
那么如何講好復習課?應當講多少?講什么?怎樣講?學生又該練什么?怎樣練才能達到最佳復習效果?經過一年的摸索,運用“學—練—測—講—評”的方法,感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學
1.分專題編制復習學案
學生的自學不是放任,沒有目的的亂翻書。教師可分階段、分專題編制復習學案。教師在復習前要明確每一部分的復習目標,明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并從著三個維度上進行復習目標的設計。
2.學生利用導學提綱,小組討論
學生根據導學提綱自學,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復習學案。所以導學提綱的設計不能僅體現課本的基本內容,還要注意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知識的遷移,以及知識的應用。這樣學生自學中才不只是對已學知識的簡單重復,而是通過把已學理論聯系現實情況,同時把學過的知識點歸納起來,理出一條線,成為一個體系。
3.教師指導
教師的指導要明確自學內容、自學要求、自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特別關注自學較慢的學生,加強指導以確保自學任務的完成。
4.梳理歸類,精講點撥
自學結束后,根據導學提綱,檢查學生掌握的情況。學生回答正確的,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但是有的內容,學生不容易回答正確,或者是回答不容易完整,教師應給予更正或補充,引導學生找到內在聯系。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對他們可適當降低要求,讓他們回答簡單的問題,并及時表揚,樹立其信心,使他們逐漸進步。
學生分組自學中,絕大多數同學能做到完成基礎知識點的解答,但是缺少歸納性,教師要對學案中的知識,特別是自學中暴露出的疑難問題進行梳理歸類。
二、練
政治課,特別是升學班政治課,“練“體現在反復記憶,檢查上。課堂的練習要鞏固所學知識,所以很適合“一課一練”的方式,本節課學了什么,課上就練習什么,考試就檢查什么。練習題的設計遵循:“基礎要點——我思我會——活學活用”三個小梯度展開。“基礎要點”要讓全班同學都能答出;“我思我會”是經過思考后能順利答出的,類似跳起來摘果子的難度;“活學活用”是對知識的靈活運用,通過討論后學生能明白的。
三、測
測試題必須精選,分出層次。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測試題精選三類:成績好的學生選擇新穎、靈活、開放、綜合程度高的題目;中等程度的學生選擇基礎性強,適當靈活,開放難度稍低的題;成績較差的學生則選擇基礎性的,課本知識點或稍加變化的題。貫徹因材施教原則,把學習內容分層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單純讓學生大塊時間記憶,容易引起學生厭煩情緒。所以每節課我采用了以小組為整體,分為小組必答、小組搶答、小組隨機抽查的方式計分,讓全小組成員課下復習時形成一個整體,齊頭并進,不至于讓基礎差的學生落下太多。
四、講
測試結束后要做好試卷分析,讓學生明白自己錯題的原因,為此,教師要經過觀察、反思和了解,找到學生在思維方式上存在的缺陷,將講課的內容集中到學生最突出、最主要和最想知道的問題上來,進行有針對性地講評。教師的講要突出重點,對解題思路、技巧進行點撥。如果教師不分輕重、面面俱到,不但效率低下,學生還會產生厭煩情緒。
“講”這一環節,可分為學生講和老師講。學生講可以是講本小組錯的最多的是哪幾道題,自己錯題原因是什么,現在還有什么什么困惑。這樣學生既解剖了自己,教師也發現了學生的問題所在。老師講,就是講解從學生中發現的問題。
教師還要善于引導學生對試題進行分析歸類:第一,按知識點歸類:即把試卷上同一知識點的題目歸在一起進行分析講評。這種歸類可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教師選擇重點知識、典型題型進行分析講評。也可重新設計題目,把試題中相關的同類知識點歸納起來。第二,按解題方法歸類:比如答選擇題,就包括了看法類、說明類、因果類選擇題等,教師可以把試卷中涉及的同一解題方法、同一解題技巧的題歸到一起進行分析。第三,按答案出現的錯誤類型進行歸類,如,對概念理解不清,題干關鍵字詞理解有誤,等等。
五、評
“評”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反饋,也是對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反饋。
1.課代表講評全班情況
課代表進行匯總后,講評全班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各分數段人數等內容,表揚答題好的同學。這樣讓學生對自己的狀況有一個整體認識和評價,從而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2.各小組講評
各小組經過課下討論后,講評本組掌握較好的內容,本小組答題較差的內容,并嘗試分析失誤的原因,最后指出到目前尚未解決的問題。
學無止境。教,亦無止境。通過這幾方面的實踐,我的復習課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仍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在今后的復習課教學中加以探索。
【參考文獻】
[1]李卓.《高中語文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實踐與體會》來源:東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
[2]茍秀英.《試談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來源:學知報
(作者單位:石家莊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