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衛峰

【摘 要】轉變傳統的接受式的教學方式,建立符合學生個體發展的探究性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在數學課堂獲取更多的學習資源,增長自身的智慧,實現自身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這已成為時代的需求。本文分析了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數學課堂;探究性學習;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同樣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轉變傳統的接受式的教學方式,?建立符合學生個體發展的探究性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在數學課堂獲取更多的學習資源,增長自身的智慧,實現自身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這已成為時代的需求。為此,我們必須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建立符合學生個體發展的探究性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一、創設樂學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與思考,喚醒學習的主人翁意識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情,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與思考。學生在積極的心態和情感下主動進行探究,獲得知識和技能,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反思,改進學習方式,建立適合自身發展的個性化學習方式。
如在學習圖形的旋轉這部分內容時,就布置了這樣一些活動讓學生去完成:你能借助于身邊的三角板演示一下嗎?讓學生通過三角板感受旋轉,體會旋轉中心、旋轉方向、旋轉角度,通過操作自主得出相關概念和結論,最后再通過畫圖自主鞏固這些概念和結論,真正實現了自主學習。
二、搭建自主交流平臺,樹立“參與無錯”的思想,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
平常的課堂學習中,學生由于怕回答問題出錯被同學笑話、反正我會了回答不回答無所謂等心理不愿意在同學面前展示自我。老師要適時給同學講解展示自我的好處,比如回答錯誤盡管答案錯了,但是在不確定的情況下還能夠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在同學面前展示了自己勇氣,同學不會笑話,反而會被你的勇氣所折服,自己會了再展示一下,再給同學分析思路的同時自己又加深了印象,而且還能得到班級同學指點,自己的思維會瞬間得到優化,收獲巨大,是不展示的同學所不能比擬的。對參與交流的同學要積極鼓勵,幫助他們樹立“參與無錯”的思想,使他們通過參與收獲滿滿,從而影響和感染身邊的同學,形成勤于交流的正能量。
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時的這樣一道例題:已知:如圖,點A、B、C分別在△EFD的各邊上,且AB//DE,BC//EF,CA//FD.求證:A、B、C分別是△EFD各邊的中點。
一位同學這樣證明的:∵AB//DE,BC//EF,CA//FD∴四邊形ABCE是平行四邊形,四邊形ABDC是平行四邊形,四邊形AFBC是平行四邊形.立刻給這位同學提供展示機會,點評:能夠根據前兩個條件得出四邊形ABCE是平行四邊形,繼續思考,得出四邊形ABDC是平行四邊形,四邊形AFBC是平行四邊形,問題探究完整,很好!要求班級同學繼續往下思考,一會兒,這位同學迅速寫出:∴AF=BC=AE,BF=AC=BD,CD=BA=CE∴A、B、C分別是△EFD各邊的中點.你給學生一個機會,學生會還你一個驚喜!
三、注重小組合作,鼓勵取長補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學生思考問題的習慣、方式各不相同,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分組,同組的同學可以取長補短,及時交流學習成果。學生經過積極的思維活動,要讓學生大膽地解答一些新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是教師給出,也可以是學生提出。通過解答這些新的問題,使學生體會學習成長的快樂。
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時的這樣一道例題:已知:如圖,在□ABCD中,點E、F分別在AD、BC上,且AE=CF。
求證:四邊形BFDE是平行四邊形。
經過討論最優的證明方法應該是:∵□ABCD∴AD∥BC,AD=BC∵AE=CF∴ED=BF∴四邊形BFDE是平行四邊形.這個最優的證明方法是怎么想到的?能不能一眼就看出來?原來是由題目的已知條件AE=CF決定的.通過對問題的思考, 促使學生整理解題思路,為學生獨立尋找最優解題方案提供了方法的指引。
古希臘教育家普魯塔戈曾經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要點燃的火把。”教育應該以人的發展為根本,把人的素養的提升作為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數學課堂要通過不同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不同的學生都會有一定的成功感,讓每一個學生在數學上都能得到發展,通過激烈討論,師生的智慧都得到提升,數學課堂要成為師生智慧碰撞、共同成長的樂土。因此,改變傳統的單一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已迫在眉睫,建立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探究性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交流意識和創新能力已勢在必行。在《數學課程標準》的引領下,數學不再是單純的知識,而是學生自己探究知識的一門“學問”,更不再是學生額外增加的學習負擔,而是學生學習方法革命的開始,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一盞明燈,探究性學習進而發展成為學生自己的一種追求、一種愛好。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青劍湖學校)